侵染
【拼音】:qīn rǎn
【注音】:ㄑ一ㄣㄖㄢˇ
【结构】:侵(左右结构)染(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侵染qīnrǎn。(1)细菌、病毒等进入并感染机体的过程。侵染[qīnrǎn]⒈细菌、病毒等进入并感染机体的过程。英infect;
基础解释细菌、病毒等进入并感染机体的过程。
引证解释⒈感染。引宋岳飞《奏乞侍亲疾札子》:“臣老母姚氏年几七十,侵染疾病,连月未安。”清平步青《霞外攟屑·代父赎罪》:“本年五六月内,侵染暑溼,疮癘时作。寒热交攻,奄奄一息。”
网络解释侵染昆虫或多细胞寄生物寄居在寄主的皮肤、粘膜表面或其附属器上,持续地侵扰寄主的现象。如头虱侵染了头发或蠕虫寄居肠道而不引起症状的现象。侵染一词来源于拉丁语infestare,意为袭击,含有经常侵扰之意。
综合释义感染。宋岳飞《奏乞侍亲疾札子》:“臣老母姚氏年几七十,侵染疾病,连月未安。”清平步青《霞外攟屑·代父赎罪》:“本年五六月内,侵染暑溼,疮癘时作。寒热交攻,奄奄一息。”侵染[qīnrǎn]感染。
汉语大词典感染。宋岳飞《奏乞侍亲疾札子》:“臣老母姚氏年几七十,侵染疾病,连月未安。”清平步青《霞外捃屑·代父赎罪》:“本年五六月内,侵染暑湿,疮疠时作。寒热交攻,奄奄一息。”
其他释义1.感染。
反义词 保护
1.侵染半夏的的端高度变异区是普通株系和基因重组的结果,在进化中承受选择压力。
2.病残组织中的卵孢子是初次侵染来源。
3.其主要侵染来源是土壤中和植物病残体上越冬的卵孢子。
4.过去大多认为病残体中的卵孢子遗留土中是初侵染主要来源。
5.初步研究表明杨叶锈病在上海无转主寄主,初侵染源为病叶上越冬的夏孢子堆。
6.由于瘤黑粉病病菌孢子初侵染时间长,而药剂残效期短,所以化学防治效果很不理想。
7.经调查确认,康乃馨锈病在新疆的侵染源主要是来自于产地的夏孢子随着康乃馨种苗远距离传播而至。
8.种子和土壤带菌不可能是田间的主要初侵染源,萌发的黑色厚垣孢子是主要的初侵染源。
9.结果表明,色素体是海带受侵染初期最为敏感的细胞器。
10.病原菌侵染和水分复合胁迫下,活性氧产生的速率表现出累加效应,而抗氰呼吸表现出和基质抗氧化酶的活性互补。
读音:qīn
[qīn]
(1)(动)侵入:~害。
(2)(动)接近(天明):~晓。
读音:rǎn
[rǎn]
(1)(动)用染料着色:印~|~布。
(2)(动)感染;沾染:传~|~病|一尘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