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字列表1 字列表51 字列表101 字列表151 字列表201 单词列表1 单词列表51 单词列表101 单词列表151 单词列表201 诗人列表1 诗人列表51 诗人列表101 诗人列表151 诗人列表201 诗歌列表1 诗歌列表51 诗歌列表101 诗歌列表151 诗歌列表201 诗句列表1 诗句列表51 诗句列表101 诗句列表151 诗句列表201 成语列表1 成语列表51 成语列表101 成语列表151 成语列表201 词语列表1 词语列表51 词语列表101 词语列表151 词语列表201 组词列表1 组词列表51 组词列表101 组词列表151 组词列表201
提举词语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汉语词典 提举

提举

【拼音】:tí jǔ

【注音】:ㄊ一ˊㄐㄨˇ

【结构】:提(左右结构)举(上下结构)

【简体】:提举

【繁体】:提舉

解释

词语解释1.掌管、管理。2.提拔、提携。3.职官名。宋代设立,专门主管特种事务。元明沿其制,清以内务府大臣担任。提举[tíjǔ]⒈提而举之。⒉提拔荐举。⒊掌管。⒋官名。宋枢密院编修敕令所有提举,宰相兼;同提举,执政兼。此外,有提举常平仓、提举茶盐、提举水利等官。元明沿其制。清亦有提举之职,如文渊阁设提举阁事,以内务府大臣充任。宋辛弃疾有《鹧鸪天·和张子志提举》词。

引证解释⒈提而举之。引《陈书·徐陵传》:“陵以梁末以来,选授多失其所,於是提举纲维,综覈名实。”⒉提拔荐举。引唐白居易《姚侍御见过戏赠》诗:“东臺御史多提举,莫按金章繫布裘。”⒊掌管。引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臣顷在陕西,见刺义勇提举诸县。”清叶廷琯《吹网录·石林公历官年月》:“以龙图阁学知汝州,寻免,提举洞霄。”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蔡京入相,依仿三司条例司旧例,设置‘讲议司’制定法令制度,由他亲自提举。”⒋官名。宋枢密院编修敕令所有提举,宰相兼;同提举,执政兼。此外,有提举常平仓、提举茶盐、提举水利等官。元明沿其制。清亦有提举之职,如文渊阁设提举阁事,以内务府大臣充任。宋辛弃疾有《鷓鴣天·和张子志提举》词。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五》、《清文献通考·职官四》。引《明史·太祖纪一》:“置儒学提举司,以宋濂为提举。”清袁枚《随园随笔·官职上》:“唐枢密使亦宦官也,五代郭崇韜、安重诲领之,遂改为宰相之要任。大抵古小而今大者,尚书侍郎也;古大而今小者,检校提举也。”

网络解释提举宋枢密院编修敕令所有提举,宰相兼;同提举,执政兼。此外,有提举常平仓、提举茶盐、提举水利等官。元明沿其制。清亦有提举之职,如文渊阁设提举阁事,以内务府大臣充任。宋辛弃疾有《鹧鸪天·和张子志提举》词。《明史·太祖纪一》:“置儒学提举司,以宋濂为提举。”清袁枚《随园随笔·官职上》:“唐枢密使亦宦官也,五代郭崇韬、安重诲领之,遂改为宰相之要任。大抵古小而今大者,尚书侍郎也;古大而今小者,检校提举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五》、《清文献通考·职官四》。

综合释义提拔、提携。《陈书·徐陵传》:“陵以梁末以来,选授多失其所,於是提举纲维,综覈名实。”提拔、提携。唐白居易《姚侍御见过戏赠》诗:“东臺御史多提举,莫按金章繫布裘。”掌管、管理。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臣顷在陕西,见刺义勇提举诸县。”清叶廷琯《吹网录·石林公历官年月》:“以龙图阁学知汝州,寻免,提举洞霄。”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蔡京入相,依仿三司条例司旧例,设置‘讲议司’制定法令制度,由他亲自提举。”职官名。宋代设立,专门主管特种事务。元明沿其制,清以内务府大臣担任。宋枢密院编修敕令所有提举,宰相兼;同提举,执政兼。此外,有提举常平仓、提举茶盐、提举水利等官。元明沿其制。清亦有提举之职,如文渊阁设提举阁事,以内务府大臣充任。宋辛弃疾有《鷓鴣天·和张子志提举》词。《明史·太祖纪一》:“置儒学提举司,以宋濂为提举。”清袁枚《随园随笔·官职上》:“唐枢密使亦宦官也,五代郭崇韜、安重诲领之,遂改为宰相之要任。大抵古小而今大者,尚书侍郎也;古大而今小者,检校提举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五》、《清文献通考·职官四》。

汉语大词典(1).提而举之。《陈书·徐陵传》:“陵以梁末以来,选授多失其所,于是提举纲维,综覈名实。”(2).提拔荐举。唐白居易《姚侍御见过戏赠》诗:“东台御史多提举,莫按金章系布裘。”(3).掌管。宋苏轼《上神宗皇帝书》:“臣顷在陕西,见刺义勇提举诸县。”清叶廷琯《吹网录·石林公历官年月》:“以龙图阁学知汝州,寻免,提举洞霄。”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蔡京入相,依仿三司条例司旧例,设置‘讲议司’制定法令制度,由他亲自提举。”(4).官名。宋枢密院编修敕令所有提举,宰相兼;同提举,执政兼。此外,有提举常平仓、提举茶盐、提举水利等官。元明沿其制。清亦有提举之职,如文渊阁设提举阁事,以内务府大臣充任。宋辛弃疾有《鹧鸪天·和张子志提举》词。《明史·太祖纪一》:“置儒学提举司,以宋濂为提举。”清袁枚《随园随笔·官职上》:“唐枢密使亦宦官也,五代郭崇韬、安重诲领之,遂改为宰相之要任。大抵古小而今大者,尚书侍郎也;古大而今小者,检校提举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五》、《清文献通考·职官四》。

国语辞典掌管、管理。提举[tíjǔ]⒈掌管、管理。引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三月》:「佑圣观侍奉香火,其观系属御前去处,内侍提举观中事务,当日降赐御香,修崇醮录。」⒉提拔、提携。引唐·白居易〈姚侍御见过戏赠〉诗:「东台御史多提举,莫按金章系布裘。」⒊职官名。宋代设立,专门主管特种事务。元明沿其制,清以内务府大臣担任。引清·李渔《十二楼·合影楼·第一回》:「姓管的由乡贡起家,官至提举之职。」

辞典修订版掌管、管理。宋.吴自牧《梦粱录.卷二.三月》:「佑圣观侍奉香火,其观系属御前去处,内侍提举观中事务,当日降赐御香,修崇醮录。」提拔、提携。唐.白居易〈姚侍御见过戏赠〉诗:「东台御史多提举,莫按金章系布裘。」职官名。宋代设立,专门主管特种事务。元明沿其制,清以内务府大臣担任。清.李渔《十二楼.合影楼.第一回》:「姓管的由乡贡起家,官至提举之职。」

其他释义1.提而举之。2.提拔荐举。3.掌管。4.官名。宋枢密院编修敕令所有提举,宰相兼;同提举,执政兼。此外,有提举常平仓﹑提举茶盐﹑提举水利等官。元明沿其制。清亦有提举之职,如文渊阁设提举阁事,以内务府大臣充任。宋辛弃疾有《鹧鸪天.和张子志提举》词。

提举造句更多 >>

1.有手柄的小行李袋可以装满书并用来做下肢锻炼,如下蹲、弓步和提举

2.尔孙祖尧,乃监提举衔山东候补布政司经历孙慎修之祖父,锡光有庆,树德务滋。

3.唐代的“道”是朝廷定期或不定期派遣的单一监察体制,而宋代“路”级监察不仅有了固定机构,而且由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等多部构成。

4.路分置经略安抚司、运转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分别掌管地方的军、政、刑、财。

5.据报道,噩兆自从艾米和西恩·米克纳提举行结婚庆典那天就已经开始———当天,他们一位多年的朋友发生车祸,重度昏迷。

6.可特授林强云寄禄朝奉大夫,差遣提举景福宫公事,添支二十千。

7.10年后,时任礼部郎中的陆游,再次遭贬落职提举武夷山冲佑观。

8.嘉泰二年二月庆元党禁正式解除,陆游的起用在熹泰二年五月,他的官衔是中大夫、直华文阁、提举?神观、兼实录院同修撰、兼同修国史。

9.旋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临安洞霄宫,隐居富阳北郊阳波湖董家弄。

10.官家,鸿庆宫提举宗泽今日上表请退,您看。

字义分解

读音:tí,dī

[tí]

[ tí ]

1. 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提壶。提灯。提篮。提包。提盒。提纲挈领。

2. 引领(向上或向前等):提心吊胆。提升。提挈。提携。

3. 说起,举出:提起。提出。提醒。提倡。提议。提名。提案。提要。

4. 将犯人从关押之处带出来:提审。提犯人。

5. 率领,调遣:提兵。

6. 取出:提取。提货。

7. 汉字笔形之一,即挑。

8. 舀取油、酒等液体的一种用具:油提。酒提。

9. 古代鼓名:“师帅执提”。

10. 姓。

[ dī ]

1. 〔提防〕小心防备。

读音:jǔ

[jǔ]

(1)(动)往上托;往上伸:~重|~手|高~着红旗。

(2)(动)举动:义~|壮~|一~一动|一~两得。

(3)(动)兴起:义~|~兵|~火。

(4)(动)〈书〉生(孩子):~一男。

(5)(动)推选;选举:推~代表|公~他做学习组长。

(6)(名)举人的简称:中~|武~。

(7)(动)提出:~例。

(8)(副)〈书〉全:~座(所有在座的人)|~国欢腾|~世闻名。

上一个:弹举

下一个:调举

相关推荐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分享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