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意识
【拼音】:wéi jī yì shì
【简体】:危机意识
【繁体】:危機意識
词语解释对紧急或困难关头的感知及应变能力。
基础解释在资本主义的条件下产生的因生产相对过剩而造成的危机。其特征是:商品大量积压、企业倒闭、失业大幅度增加、信用崩溃、物价大跌。是生产无序所造成的。
综合释义指人对危险的事物具有预防的心理。 【造句】民众须要有危机意识,绝不涉足危险场所。
辞典修订版指人对危险的事物具有预防的心理,如:「民众须要有危机意识,绝不涉足危险场所。」
辞典简编版指人对危险的事物具有预防的心理。 【造句】民众须要有危机意识,绝不涉足危险场所。
近义词 忧患意识
1.只有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把军事训练真正摆到战略位置,持续兴起大抓军事训练热潮,才能做到“能打仗,打胜仗”。
2.由此联想,一些富人和裸官也都忙着将财产外移,宝眷外迁,他们又是怎么想的呢?榆林的这一次地震,不知道能不能震出地方官的危机意识。
3.时时要有危机意识。别以为你命好运也好。
4.那两个守车的人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危机意识,都懒洋洋的撒开腿坐在车上听音乐,也许在他们的心里面根本就没有把那三个人当一回事吧。
5.与这些睡不着觉的干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个别干部在大汛面前麻痹松懈,缺少起码的危机意识。
6.全球化带来民族文化危机意识,弱势民族文化的根本危险在于失去了本土自觉之后的历史健忘症和文化软骨病。
7.我们不需要危言耸听,但要增强危机意识。
8.他从来不给我把血加满,还美其名曰这样可以让我保持警惕性,并替团队制造危机意识,让们杀怪的时候更拼命,其实说到底,还不是因为他懒……”。禾早
9.以“居危思危”的危机意识,结合“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体制上为高新区发展打造坚实的体制保障。
10.同样有着危机意识的还有成都精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读音:wēi
[wéi]
(1)(形)高。
(2)(形)危险;不安全:~局|安~。
(3)(动)使处于危险境地;损害:~及|~害。
(4)(形)指人快要死:病~|垂~。
(5)(形)〈书〉高:~楼百尺。
(6)(形)〈书〉端正:正襟~坐。
(7)(名)二十八宿之一。
(8)姓。
读音:jī
[jī]
(1)(名)机器:缝纫~|打字~|插秧~|拖拉~。
(2)(名)飞机:客~|运输~|僚~|~群
(3)(名)事情变化的枢纽;有重要关系的环节:事~|生~|转~|~要。
(4)(名)机会:时~|乘~|随~应变。
(5)(名)生活机能:有~体|无~化学。
(6)(形)能迅速适应事物的变化的;灵活:~变|~智|~警。
读音:yì
[yì]
(1)(名)意思:同~|来~|词不达~。
(2)(名)心意;愿望:中~|任~。
(3)(动)意料;料想:~外|出其不~。
读音:shí,zhì
[shì]
[ shí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 zhì ]1. 记住:博闻强识。
2. 标志,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