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鲠
【拼音】:zhù gěng
【注音】:ㄓㄨˋㄍㄥˇ
【结构】:祝(左右结构)鲠(左右结构)
【繁体】:祝鯁
词语解释见“祝鲠祝饐”。祝鲠[zhùgěng]⒈见“祝鲠祝饐”。
基础解释见“[[祝鲠祝饐]]”。
引证解释⒈见“祝鯁祝饐”。
汉语大词典见“祝鲠祝饐”。《汉语大词典》:祝鲠祝饐(祝鲠祝饐) 拼音:zhùgěngzhùyì同“祝哽祝噎”。《后汉书·礼仪志上》:“三老升,东面,三公设几,九卿正履,天子亲袒割牲,执酱而馈,执爵而酳,祝鲠在前,祝饐在后。”亦作“祝鲠祝噎”。明唐顺之《罗君八十寿序》:“吁,有如君者以生于古而亲遇三王之盛,安知其不在祝鲠祝噎之列也欤?”亦省作“祝鲠”。宋陆游《秋感》:“渔家那有悬车地,蔬食何施祝鲠人。”
其他释义1.见'祝鲠祝饐'。
读音:zhù
[zhù]
1. 表示对人对事的美好愿望:祝福。祝寿。祝捷。祝辞。馨香祷祝。
2. 古代指男巫。
3. 在神庙里管香火的人:祝融。庙祝。
4. 断:祝发(
)(断发,后指僧尼削发出家)。5. 姓。
6. 古同“注”,敷涂。
读音:gěng
[gěng]
(1)(名)鱼骨、鱼刺。
(2)(动)鱼刺卡在喉咙里。
(3)(形)刚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