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入心通
【拼音】:shēng rù xīn tōng
【词性】:成语。
【繁体】:聲入心通
【拼音】:shēng rù xīn tōng
词语解释谓一闻圣人之言﹐即能领悟其微旨。声入心通[shēngrùxīntōng]⒈谓一闻圣人之言,即能领悟其微旨。
引证解释⒈谓一闻圣人之言,即能领悟其微旨。引宋张载《正蒙·三十》:“六十尽人物之性,声入心通。”《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宋朱熹集注:“声入心通,无所违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⒈谓一闻圣人之言,即能领悟其微旨。引宋张载《正蒙·三十》:“六十尽人物之性,声入心通。”《论语·为政》“六十而耳顺”宋朱熹集注:“声入心通,无所违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成语解释声入心通
网友释义声入心通是词语,拼音shēngrùxīntōng,释义为指一闻圣人之言,即能领悟其微旨。
出处宋·张载《正蒙·三十》:“六十尽人物之性,声入心通。”
其他释义指一闻圣人之言,即能领悟其微旨。
1.“声入心通,无所违逆,知之之至,不思而得也。
2.“声入心通”,古人的心态、情绪、意境,只有吟诵的时候最与之接近,最能体会。https://www。chazidian。com/zj-339703/查字典造句
3.“声入心通”,古人的心态、情绪、意境,只有吟诵的时候最与之接近,最能体会。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网声入心通造句
读音:shēng
[shēng]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
读音:rù
[rù]
(1)(动)进来或进去:投~|~冬|由浅~深。
(2)(动)参加到某种组织中:~学|~伍。
(3)(动)收入:岁~|量~为出。
(4)(动)合乎:~时|~情~理。
(5)(名)入声:平上去~。
读音:xīn
[xīn]
(1)(名)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也叫心脏:~博|~跳。
(2)(名)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思|~得|用~|谈~|一~一意。
(3)(名)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圆~|重~|灯~。
(4)(名)二十八宿之一。
读音:tōng,tòng
[tōng]
[ tōng ]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的。山洞快要打~了。这个主意行得~。
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炉子。
3.有路达到:四~八达。火车直~北京。
4.连接;相来往:沟~。串~。私~。~商。互~有无。
5.传达;使知道:~知。~报。~个电话。
6.了解;懂得:~晓。精~业务。粗~文墨。不~人情。他~三国文字。
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万事~。
8.通顺:文章写得不~。
9.普通;一般:~常。~病。~例。~称。
10.姓。
[ tòng ]用于动作:打了三~鼓。挨了一~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