顿锡
【拼音】:dùn xī
【注音】:ㄉㄨㄣˋㄒ一
【结构】:顿(左右结构)锡(左右结构)
【繁体】:頓錫
词语解释谓僧人住止。锡﹐锡杖。顿锡[dùnxī]⒈谓僧人住止。锡,锡杖。
基础解释谓僧人住止。锡﹐锡杖。
引证解释⒈谓僧人住止。锡,锡杖。参见“驻锡”。引唐刘禹锡《夔州始兴寺移铁像记》:“按此寺始於宇文周初,濒江埤庳。皇唐神龙中,为水所坏。有波那赖耶国僧广照浮海而至,顿锡不去,遂移於今道场所。”
网络解释顿锡顿锡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dùnxī,是指僧人住止。
综合释义谓僧人住止。锡,锡杖。唐刘禹锡《夔州始兴寺移铁像记》:“按此寺始於宇文周初,濒江埤庳。皇唐神龙中,为水所坏。有波那赖耶国僧广照浮海而至,顿锡不去,遂移於今道场所。”参见“驻锡”。
汉语大词典谓僧人住止。锡,锡杖。唐刘禹锡《夔州始兴寺移铁像记》:“按此寺始于宇文周初,濒江埤庳。皇唐神龙中,为水所坏。有波那赖耶国僧广照浮海而至,顿锡不去,遂移于今道场所。”参见“驻锡”。
其他释义1.谓僧人住止。锡﹐锡杖。
读音:dùn,dú
[dùn]
[ dùn ]1.稍停:他~了一下,又接着往下说。
2.书法上指用力使笔着纸而暂不移动:一横的两头都要~一~。
3.(头)叩地;(脚)跺地:~首。~足。
4.处理;安置:整~。安~。
5.立刻;忽然:~然。~悟。~生邪念。
6.用于吃饭、斥责、劝说、打骂等行为的次数:一天三~饭。被他说了一~。
7.姓。
8.疲乏:困~。劳~。
[ dú ][冒顿]汉族匈奴的一个首领名。
读音:xī
[xī]
(1)(名)一种金属。
(2)(动)赐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