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纲
【拼音】:shàng gāng
【注音】:ㄕㄤˋㄍㄤ
【结构】:上(独体结构)纲(左右结构)
【简体】:上纲
【繁体】:上綱
词语解释上纲shànggāng。(1)提高到原则的高度。
基础解释提高到原则的高度。谓系侯上方之绳也。犹言通判也。
引证解释⒈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引《周礼·考工记·梓人》:“上纲与下纲出舌寻,縜寸焉。”郑玄注:“纲,所以繫侯於植者也。”⒉别驾的异称。引《晋书·忠义传·易雄》:“举孝廉,为州主簿,迁别驾。自以门寒,不宜久处上纲,谢职还家。”《南史·孝义传·何子平》:“时镇军将军顾覬之为州之上纲。”⒊谓把问题提到原则的高度。引邓小平《关于反对错误思想倾向问题》:“纠正‘左’的倾向和右的倾向,都不要随意上‘纲’,不要人人过关,不要搞运动。”巴金《探索集·再论说真话》:“造反派在批斗会上揭发、编造我的罪行,无限上纲。我害怕极了。我起初还分辨几句,后来一律默认。”
网络解释上纲'
综合释义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周礼·考工记·梓人》:“上纲与下纲出舌寻,縜寸焉。”郑玄注:“纲,所以繫侯於植者也。”别驾的异称。《晋书·忠义传·易雄》:“举孝廉,为州主簿,迁别驾。自以门寒,不宜久处上纲,谢职还家。”《南史·孝义传·何子平》:“时镇军将军顾覬之为州之上纲。”谓把问题提到原则的高度。邓小平《关于反对错误思想倾向问题》:“纠正‘左’的倾向和右的倾向,都不要随意上‘纲’,不要人人过关,不要搞运动。”巴金《探索集·再论说真话》:“造反派在批斗会上揭发、编造我的罪行,无限上纲。我害怕极了。我起初还分辨几句,后来一律默认。”上纲[shànggāng]提高到原则的高度。上纲上线上纲[shànggāng]谓系侯上方之绳也。《周礼·考工记·梓人》:「上纲与下纲出舌寻。」注:「纲,所以系侯于植者也。」上纲[shànggāng]犹言通判也。清、梁章钜《称谓录·通判·上纲》:「〈易雄传〉:『举孝廉,为州主簿,迁别驾,自以门寒,不宜久处上刚,谢职还家。』。」
汉语大词典(1).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周礼·考工记·梓人》:“上纲与下纲出舌寻,縜寸焉。”郑玄注:“纲,所以系侯于植者也。”(2).别驾的异称。《晋书·忠义传·易雄》:“举孝廉,为州主簿,迁别驾。自以门寒,不宜久处上纲,谢职还家。”《南史·孝义传·何子平》:“时镇军将军顾觊之为州之上纲。”谓把问题提到原则的高度。邓小平《关于反对错误思想倾向问题》:“纠正‘左’的倾向和右的倾向,都不要随意上‘纲’,不要人人过关,不要搞运动。”巴金《探索集·再论说真话》:“造反派在批斗会上揭发、编造我的罪行,无限上纲。我害怕极了。我起初还分辨几句,后来一律默认。”
其他解释1.谓系侯上方之绳也。《周礼·考工记·梓人》:「上纲与下纲出舌寻。」注:「纲,所以系侯于植者也。」
其他释义1.系在箭靶上方的绳子。2.别驾的异称。
1.实事求是,摆事实讲道理的批评和自我批评能使人心服口服,但那种随意上纲上线、抓辫子、扣帽子、打棍子的做法,是不能说服教育人的。
2.文艺批评中,离开规律,牵肠挂肚抓住个别词句上纲上线,这种“左”的形而上学的倾向,早已为人们所深恶痛绝了。
3.庙堂之上,纲纪废弛,卖官鬻爵,导淫诲奸者不可胜数。
4.断章取义,无限上纲,是一种恶劣的文风!
5.我认为,把后宫游戏和‘奴性’‘自我膨胀’这些词联系起来,有些上纲上线、小题大做了。
6.同时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批评要出以公心,绝不能闹意气、泄私愤、搞报复,而是与人为善,把握“火候”,不能无限上纲,故意歪曲夸大。
7.赵昕也觉得自己刚才的话太过上纲上线了,而且似乎也有些言不达意,即刻就歉意地说道包大人,我是觉得你和蔼可亲,所以才在你面前如此随意。
8.荆天棘地作寻常;年查岁审都成罪,戏语闲谈尽上纲;寄意儿孙戒玩笑,一生误我“二流堂”。
9.出家与否,佳人自由,干卿底事?说到底,不过是一句叹息,犯不着上纲上线地猜测、谩骂。
10.自尊心强的人,都不擅长开玩笑和调侃,这是很要命的。生活中很多事情,其实打个哈哈就过去了,太较真和上纲上线,大家最后都下不了台,本来开心的事弄得都很难堪。
读音:shàng,shǎng
[shàng]
[ shà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5. 去,到:上街。
6. 向前进:冲上去。
7. 增加:上水。
8.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 涂:上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11. 拧紧发条:上弦。
12. 登载,记:上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 shǎng ]1.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读音:gāng
[gāng]
(1)(名)提网的总绳(多用于比喻):~目|提~挈领|~举目张。
(2)(名)比喻事物最主要的部分(多指文件或言论):~领|大~|提~。
(3)(名)生物学中把同一门的生物按照彼此相似的特征和亲缘关系再分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纲;如苔藓植物门分为苔纲和藓纲;脊椎动物亚门分为鱼、鸟、哺乳等纲。纲以下为目。
(4)(名)旧时成批运输货物的组织:盐~|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