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蛇
【拼音】:bā shé
【注音】:ㄅㄚㄕㄜˊ
【结构】:巴(独体结构)蛇(左右结构)
【简体】:巴蛇
【繁体】:巴蛇
词语解释古代传说中的大蛇。巴蛇[bāshé]⒈古代传说中的大蛇。
引证解释⒈古代传说中的大蛇。引《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晋左思《吴都赋》:“屠巴蛇,出象骼。”宁调元《燕京杂诗》:“巴蛇渐长期吞象,蜀帝从今定化鹃。”
综合释义古代传说中的大蛇。《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晋左思《吴都赋》:“屠巴蛇,出象骼。”宁调元《燕京杂诗》:“巴蛇渐长期吞象,蜀帝从今定化鹃。”巴蛇[bāshé]神话传说中的大蛇,能吞食象。《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文选.左思.吴都赋》:「屠巴蛇,出象骼。」
汉语大词典古代传说中的大蛇。《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晋左思《吴都赋》:“屠巴蛇,出象骼。”宁调元《燕京杂诗》:“巴蛇渐长期吞象,蜀帝从今定化鹃。”
国语辞典神话传说中的大蛇,能吞食象。巴蛇[bāshé]⒈神话传说中的大蛇,能吞食象。引《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文选·左思·吴都赋》:「屠巴蛇,出象骼。」
辞典修订版神话传说中的大蛇,能吞食象。《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其为蛇,青、黄、赤、黑。」《文选.左思.吴都赋》:「屠巴蛇,出象骼。」
法语Bashe
其他释义1.古代传说中的大蛇。
1.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
2.然而最早的说法来自山海经,巴蛇吞象,三年吐骨。
3.但天道无常,生灵各异;人心不足,巴蛇吞象。
4.小时候不是听老人讲巴蛇吞象的故事吗,这应该就是巴蛇一类的东西。
5.吞噬它,精神力必然大增,可用二十四滴滴精神水滴去吞噬这一道一道的元神碎块,无异巴蛇吞象。
6.不过惦记着那巴蛇品级魂技的人,可不止付鹏一个,来此的魂宗之境以上实力的那些,也都是抱着这个目的而来,所以付鹏想要得到那巴蛇品级魂技可并不容易。
7.巴蛇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
8.这只巴蛇的攻资、防资和速资都超过了1500,而且成长也接近满值,可惜的是它只有5个技能,生存技能或者输出技能会少几个。
9.指《山海经》中巴蛇吞象的故事:“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10.他已经挤垮了三家公司,但仍未罢手,还在进一步行动,真是巴蛇吞象,人心不足啊!(https://www。chazidian。com/zj-6054/造句)
读音:bā
[bā]
(1)(动)盼望:~望|眼~~。
(2)(动)紧贴:~着墙。
(3)(动)粘住:粥~锅了。
(4)(名)粘在别的东西上的东西:锅~。
(5)(动)〈方〉挨着:前不着村;后不~店。
(6)(动)〈方〉张开:眨~。
(7)(名)周朝国名;在今四川东部。
(8)(名)指四川东部。
(9)(名)姓。
(10)(量)气压的压强单位;一巴等于每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受到一百万达因作用力的压强。
(11)(量)压强单位;一巴等于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受到一达因作用力的压强。
读音:shé,yí
[shé]
[ shé ]1. 爬行动物,身体细长,体上有鳞,没有四肢。种类很多,有的有毒,有的无毒。以蛙、鼠为食,大蛇亦吞食大的兽类:蛇蜕。蛇行。蛇蝎。蛇足(喻多余无用的事物)。画蛇添足。
[ yí ]1. 〔委(wěi )蛇〕见“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