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社
【拼音】:xiāng huǒ shè
【注音】:ㄒ一ㄤㄏㄨㄛˇㄕㄜˋ
【结构】:香(上下结构)火(独体结构)社(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1.佛教徒的结社。以'香火'名社,盖取'香火因缘'之意。2.泛指志同道合者的结盟。
基础解释佛教徒的结社。以/'香火/'名社,盖取/'香火因缘/'之意。泛指志同道合者的结盟。
引证解释⒈佛教徒的结社。以“香火”名社,盖取“香火因缘”之意。引唐白居易《唐江州兴果寺律大德凑公塔碣铭》:“本结菩提香火社,共嫌烦恼电泡身。”《旧唐书·白居易传》:“会昌中,请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⒉泛指志同道合者的结盟。参见“香火因缘”。引宋林光朝《次韵贺丘国镇致仕》:“解后却成香火社,好将诗句细商量。”
网络解释香火社香火社.泛指志同道合者的结盟。
综合释义佛教徒的结社。以“香火”名社,盖取“香火因缘”之意。唐白居易《唐江州兴果寺律大德凑公塔碣铭》:“本结菩提香火社,共嫌烦恼电泡身。”《旧唐书·白居易传》:“会昌中,请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泛指志同道合者的结盟。宋林光朝《次韵贺丘国镇致仕》:“解后却成香火社,好将诗句细商量。”参见“香火因缘”。
汉语大词典(1).佛教徒的结社。以“香火”名社,盖取“香火因缘”之意。唐白居易《唐江州兴果寺律大德凑公塔碣铭》:“本结菩提香火社,共嫌烦恼电泡身。”《旧唐书·白居易传》:“会昌中,请罢太子少傅,以刑部尚书致仕,与香山僧如满结香火社。”(2).泛指志同道合者的结盟。宋林光朝《次韵贺丘国镇致仕》:“解后却成香火社,好将诗句细商量。”参见“香火因缘”。
读音:xiāng
[xiāng]
(1)(名)谷物的芳香。
(2)(形)气味好闻:~草|~料。
(3)(形)食物味道好:饭做得很~。
(4)(形)吃东西胃口好:饭吃得~。
(5)(形)睡得塌实:睡得正~呢。
(6)(形)受欢迎;被看重:吃~|这种化肥在农村很吃~。
(7)(名)香料:檀~|沉~。
(8)(名)用木屑掺香料做成的细条;燃烧时发出好闻的香味;在祭祀祖先或神佛时常用;有的加上药物;可以熏蚊子:烧~|蚊~|一炷~。
(9)(动)〈方〉亲吻:~面孔。
(10)(xiānɡ)姓。
读音:huǒ
[huǒ]
(1)(~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
(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
(3)火气:上~|败~。
(4)形容红色:~红|~鸡。
(5)比喻紧急:~速|~急。
(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
(7)同“伙”。
(8)(Huǒ)姓。
读音:shè
[shè]
(1)(名)共同工作或生活的一种集体组织:报~|合作~。
(2)(名)古代把土神和祭土神的地方、日子和祭礼都叫社:春~|~日|~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