栋梁之材
【拼音】:dòng liáng zhī cái
【注音】:ㄉㄨㄥˋㄌ一ㄤˊㄓㄘㄞˊ
【词性】:名词、成语。
【简体】:栋梁之材
【繁体】:棟梁之材
词语解释栋:房屋的正梁。梁:架在柱子上端支撑房檩的横木。能做房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重任的人。⒈栋:脊檩,正梁。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综合释义栋:脊檩,正梁。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将来你们姑表兄弟,必是国家~,股肱膀臂,同时出在两府,前程真是无可限量呀!◎端木蕻良《曹雪芹》第十六章
网友释义栋梁之材(dòngliángzhīcái),是汉语成语。意思是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栋:脊檩,正梁。
国语辞典可做为建构房屋的大材,如:「像张先生这样的栋梁之材,却英年早逝,实为国家社会的一大损失。」栋梁之材[dòngliángzhīcái]⒈可做为建构房屋的大材。引《三国演义·第七八回》:「苏越画成九间大殿,前后廊庑楼阁,呈与操。操视之曰:『汝画甚合孤意,但恐无栋梁之材。』」⒉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例如:「像张先生这样的栋梁之材,却英年早逝,实为国家社会的一大损失。」成语解释栋梁之材
辞典修订版可做为建构房屋的大材。《三国演义.第七八回》:「苏越画成九间大殿,前后廊庑楼阁,呈与操。操视之曰:『汝画甚合孤意,但恐无栋梁之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如:「像张先生这样的栋梁之材,却英年早逝,实为国家社会的一大损失。」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可做为建构房屋的大材。三国演义˙第七十八回:苏越画成九间大殿,前后廊庑楼 阁,呈与操。操视之曰:汝画甚合孤意,但恐无栋梁之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如:像张先生这样的栋梁之材,却英年早逝,实为国家 社会的一大损失。
出处汉·班固《王命论》:“楶棁之材;不荷栋梁之任。”
其他释义栋:脊檩,正梁。能做房屋大梁的木材。比喻能担当国家重任的人才。
1.盆景秀木正因为被人溺爱,才破灭了成为栋梁之材的梦。
2.立凌云之志,做栋梁之材。宝贝,祝你六一节快乐!
3.“读圣贤书当作仁人志士,听祖考训即为孝子慈孙”,以勉励子孙勤学苦读,争当爱国报国的栋梁之材。
4.欣闻我部同志于敌后顽强抗战,不胜鼓舞欢欣,华夏有此热血栋梁之材,何愁日寇不除?中国必胜!中华民族万岁!
5.一是在家乡常闻武贞才名,二是不才曾读相书,观仁兄天庭饱满,底格方圆,双眉带彩,二目有神,可做国家栋梁之材,上京赶考,准能得中前三名。
6.我们要努力学习,以便早日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7.承蒙圣恩,传我入都,途中多亏潘仁美保驾,这个潘仁美乃世家出身,年少有为,文武双全,堪称国家栋梁之材。
8.他,一个贫穷地区的农村青年,却立下了鸿鹄之志,非要完成高等学府的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9.陈老师说,他只有为国家培养出栋梁之材,才算问心无愧。
10.我们要把自己锻炼成为国家需要的栋梁之材。
读音:dòng
[dòng]
(1)(名)正梁。
(2)(量)一~房子。
读音:liáng
[liáng]
(1)(名)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木结构屋架中专指顺着前后方向架在柱子上的长条。
(2)(名)通常也指檩:正~|二~|无~殿。
(3)(名)桥:桥~|津~。
(4)(名)物体中间隆起成长条的部分:鼻~|山~。
(5)(名)战国时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改称梁。
(6)(名)南朝之一;公元502…557;萧衍所建。参看〔南北朝〕。
(7)(名)后梁。
(8)(名)(Liánɡ)姓。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cái
[cái]
(1)(名)木料;泛指材料:木~|钢~|就地取~。
(2)(名)棺材。
(3)(名)资料:素~|题~。
(4)(名)有才能的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