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
【拼音】:sān běn
【注音】:ㄙㄢㄅㄣˇ
【结构】:三(独体结构)本(独体结构)
【简体】:三本
【繁体】:三本
词语解释三个根本。礼的三本。指天地﹑先祖﹑君师。三个根本。治国之三本。指德﹑功﹑能。古时内府藏书,图籍各备正本﹑副本﹑贮本﹐合称三本。三个本源。三本[sānběn]⒈三个根本。礼的三本。指天地、先祖、君师。⒉三个根本。治国之三本。指德、功、能。⒊古时内府藏书,图籍各备正本、副本、贮本,合称三本。⒋三个本源。
引证解释⒈三个根本。礼的三本。指天地、先祖、君师。引《荀子·礼论》:“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立元神》:“明主贤君必於其信,是故肃慎三本。”凌曙注引《大戴礼》:“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宗祀先祖而宠君师,是礼之三本也。”⒉三个根本。治国之三本。指德、功、能。引《管子·立政》:“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⒊古时内府藏书,图籍各备正本、副本、贮本,合称三本。引《北史·刑邵传》:“炎汉勃兴,更修儒术。故西京有六学之义,东都有三本之盛。”《新唐书·百官志二》:“祕书郎三人,从六品上。掌四部图籍。以甲乙丙丁为部,皆有三本,一曰正,二曰副,三曰贮。凡课写功程,皆分判。”⒋三个本源。引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上》:“于是赋有三本:其一承《诗》,其次拟《荀》,其次宗《楚》。”
综合释义三个根本。礼的三本。指天地、先祖、君师。《荀子·礼论》:“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立元神》:“明主贤君必於其信,是故肃慎三本。”凌曙注引《大戴礼》:“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宗祀先祖而宠君师,是礼之三本也。”三个根本。治国之三本。指德、功、能。《管子·立政》:“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古时内府藏书,图籍各备正本、副本、贮本,合称三本。《北史·刑邵传》:“炎汉勃兴,更修儒术。故西京有六学之义,东都有三本之盛。”《新唐书·百官志二》:“祕书郎三人,从六品上。掌四部图籍。以甲乙丙丁为部,皆有三本,一曰正,二曰副,三曰贮。凡课写功程,皆分判。”三个本源。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上》:“于是赋有三本:其一承《诗》,其次拟《荀》,其次宗《楚》。”三本[sānběn] 三本是指「礼」的三项根本基石:天地,先祖以及君师。荀子认为天地是万物生养的本源,祖先是人类的本源,君师是政治文化的本源,三者缺一,人类文明即无由产生,人群生活也无法安定。因此「礼」的根本作用在尊天崇地,追尊先祖,隆重君师,三者是「礼」的三项根本基石。〔荀子.礼论篇〕:「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无天地,恶生?无先祖,恶出?无君师,恶治?三者偏亡焉无安人。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师,是礼之三本也。」
汉语大词典(1).三个根本。礼的三本。指天地、先祖、君师。《荀子·礼论》:“礼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君师者,治之本也。”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立元神》:“明主贤君必于其信,是故肃慎三本。”凌曙注引《大戴礼》:“故礼上事天,下事地,宗祀先祖而宠君师,是礼之三本也。”(2).三个根本。治国之三本。指德、功、能。《管子·立政》:“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三本者,治乱之原也。”(3).古时内府藏书,图籍各备正本、副本、贮本,合称三本。《北史·刑邵传》:“炎汉勃兴,更修儒术。故西京有六学之义,东都有三本之盛。”《新唐书·百官志二》:“秘书郎三人,从六品上。掌四部图籍。以甲乙丙丁为部,皆有三本,一曰正,二曰副,三曰贮。凡课写功程,皆分判。”(4).三个本源。姚华《论文后编·目录上》:“于是赋有三本:其一承《诗》,其次拟《荀》,其次宗《楚》。”
其他释义1.三个根本。礼的三本。指天地﹑先祖﹑君师。2.三个根本。治国之三本。指德﹑功﹑能。3.古时内府藏书,图籍各备正本﹑副本﹑贮本﹐合称三本。4.三个本源。
1.同事们看着摆放在面前的三本护照和那叠钞票时都惊叹不已!
2.这套书一共三本,包括野莽的《行色仓皇》、邱华栋的《白昼的躁动》、蒋泥的《在喊叫中融化》。
3.他在史海中钩沉辑佚,于文物间爬罗剔抉,可谓板凳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若论嘉惠后学、金针度人,这三本书名副其实。
4.记录这些事件之后,莎宾的人生故事苦乐交杂。她出版了我之前提到的三本小说,其中以。
5.到目前为止,哈金已经出版了十三本专著和两百多篇文章,可谓是著作等身。
6.虽然高考成绩过了今年江苏省三本文科线,但是彭宇却选择到一所高职院校做了一名没有学籍的“插班生”。
7.三本资料汇编包罗白蛇传全部莫老先生出借的书均是年代久远的学术研究资料,虽说不上是价值连城,但放在现在,也算得上是珍品了。
8.一方面,名校、重点高校人气爆棚,仍想方设法“掐尖儿”;另一方面,二本、三本和高职高专门庭冷落。
9.公安部干部甲在三屉桌的抽屉里找到三本日记。
10.以前的一些学者皓首穷经,一身当中也就发表几十篇论文,两三本著作。
读音:sān
[sān]
(1)(量)数目;二加一后所得。
(2)(量)表示多数或多次:~番五次。
读音:běn
[běn]
(1)(名)草木的茎或根
(2)(名)事物的根本、根源(跟‘末’相对):忘~|兵民是胜利之~。
(3)(名)(~儿)本钱;本金:下~儿|够~儿。
(4)(形)主要的;中心的:~部|~科。
(5)(名)本来;原来:~意|~想不去。
(6)(形)自己方面的:~厂|~校|~国。
(7)(形)现今的:~年|~月。
(8)(动)按照;根据:~着政策办事。
(9)(名)(~子、~儿)把成沓的纸装订在一起而成的东西:书~|户口~儿。
(10)(名)(~子、~儿)版本:刻~|抄~|稿~。
(11)(名)(~儿)演出的底本:话~|剧~。
(12)(名)封建时代指奏章:修~(拟奏章)。
(13)(名)(~儿)量词。ɑ)用于书籍簿册: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头~《西游记》。c)用于一定长度的影片:五~书|两~儿帐。b)用于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