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不宜迟
【拼音】:shì bù yí chí
【注音】:ㄕㄨˋㄅㄨˋ一ˊㄔˊ
【词性】:形容词、成语。
【简体】:事不宜迟
【繁体】:事不宜遲
词语解释宜:应该。指事情要抓紧时间做,不应当拖延。
引证解释⒈谓事情急迫,须抓紧快做。引元贾仲名《萧淑兰》第四折:“事不宜迟,收拾了便令媒人速去。”《水浒传》第一〇四回:“事不宜迟,快收拾细软等物,都到那里入伙,方避得大祸。”梁斌《播火记》第一卷一:“姑娘,事不宜迟,快走!快走!”
网友释义事不宜迟,【释义】事情要抓紧时机快做,不宜拖延。
国语辞典事情急迫须立刻处理,不应拖延。
辞典修订版事情急迫须立刻处理,不应拖延。《三国演义.第六零回》:「此非统之谋;是法孝直得张松密书,言事不宜迟,只在早晚当图之。」《文明小史.第三三回》:「事不宜迟,明天就把这桩公事发出去罢。」
辞典简编版事情必须立刻处理,不容迟缓。 【造句】这位老人心脏病发作,事不宜迟,必须赶快送医急救。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事情急迫须立刻处理,不应拖延。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此非统之谋;是法孝直得张松密书,言事不宜迟,只在早晚当图之。文明小史˙第三十三回:事不宜迟,明天就把这桩公事发出去罢。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杨春道:‘好计!我和你便去;事不宜迟!’”
1.为了赶在敌人前面,部队必须立即出发,事不宜迟!
2.我们也事不宜迟,马上开始调试设备,布置会场。
3.杨大人,悍匪田玉雄已经授首,事不宜迟,我们马上驱兵疾进,一股作气攻下田玉雄的老巢,切莫走了残寇,扰乱日后本溪安定的局面。
4.听见父亲这么说,曹文磨拳搽掌的,很是高兴地道爸,事不宜迟,你赶紧办好这件事情,我相信你一个电话就能搞定了。
5.事不宜迟,狄公率手下军头化装出城追查,在邙山深处已废弃的上灵村,找到五辆崭新的乌蓬马车。
6.事不宜迟,迟了,就将成枯鱼之肆,不可挽回了。
7.时间很紧,事不宜迟,我们要立刻动手办。
8.纠结了许久,知道事不宜迟的许斌,最终踏进了叔爷的房间,提出了进山磨炼的想法。
9.事不宜迟,大家马上分头行动吧!
10.离实验祇有两整个工作日,事不宜迟,赶快行动找仪器和化学品!
读音:shì
[shì]
1.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事情。事件。事业。
2. 变故:事故(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如工作中的死伤等)。事端。
3. 职业:谋事(指找职业)。
4. 关系和责任:你走吧,没你的事了。
5. 办法:光着急也不是事儿,还得另找出路。
6. 做,治:不事生产。无所事事。
7. 服侍:事父母。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yí
[yí]
(1)(形)合适:相~|适~|权~之计|因地制~。
(2)(动)应当(今多用否定式):不~操之过早。
(3)(动)〈书〉当然;无怪:~其无往而不利。
(4)姓。
读音:chí
[chí]
(1)(形)慢:~缓(缓慢)|~~不决。
(2)(形)比规定的时间或合适的时间靠后:~到。
(3)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