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过则喜
【拼音】:wén guò zé xǐ
【注音】:ㄨㄣˊㄍㄨㄛˋㄗㄜˊㄒ一ˇ
【词性】:成语。
【简体】:闻过则喜
【繁体】:聞過則喜
词语解释闻过则喜wénguò-zéxǐ。(1)听到批评意见就喜悦。比喻乐于接受他人规劝。
基础解释听到有人批评自己的过错就感到高兴。形容很虚心,对自己要求严格。
引证解释⒈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就高兴。谓虚心接受意见。引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宋司马光《奏弹王安石表》:“伏遇陛下即位以来,日慎一日,闻过则喜,从諫如流。”宋陆九渊《与傅全美书》之二:“过在所当改,吾自改之,非为人而改也。故其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汉语大词典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就高兴。谓虚心接受意见。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宋司马光《奏弹王安石表》:“伏遇陛下即位以来,日慎一日,闻过则喜,从谏如流。”宋陆九渊《与傅全美书》之二:“过在所当改,吾自改之,非为人而改也。故其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国语辞典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失就感到高兴。形容人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
辞典修订版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失就感到高兴。形容人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辞典简编版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失就感到高兴。形容人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语本《孟子.公孙丑上》。 【造句】自从决定改过自新后,他闻过则喜,希望能重新做人。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失就感到高兴。形容人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出处唐·韩愈《答冯宿书》:“然子路闻其过则喜;禹闻昌言则下车拜。”
法语accepter avec joie le critiques
其他释义过:过失;则:就。听到别人批评自己的缺点或错误,表示欢迎和高兴。指虚心接受意见。
1.我们的干部、党员都是为群众办事的,因此应当知耻近乎勇,闻过则喜。
2.就比如曹操吧,一开始标榜闻过则喜,等人家一说,就把人家给宰了,事后还装傻充愣。
3.六人闻过则喜,扶着他靠近火旁千恩万谢,一反常态。
4.要做到总揽而不独揽、领唱而不独唱、果断而不武断,有从善如流的气度和闻过则喜的胸襟,善于听取意见尤其是反面意见,做到不以人废言、不以言废人。
5.对于群众的批评意见,领导干部应当抱着闻过则喜的态度。
6.孔夫子的教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闻过则喜”是明智的并值得我们遵循。
7.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
8.每一个人都应该习惯于虚心接受同志们的批评,这就是中国古人所说的‘闻过则喜’的态度,是很好的。
9.修养道德,闻过则喜、闻过则改,远离浮躁、返璞归真,修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品德,保持做人做事的道德本色。
10.莫言、低语、悔恨的嚎哭,闻过则喜。
读音:wén
[wén]
(1)(动)听见:~见。
(2)(名)消息:新~。
(3)(名)名声:艳~。
(4)(名)知识;见闻:博学多~。
(5)(动)用鼻子嗅:味道好~。
读音:guò,guo,guō
[guò]
[ guò ]1. 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过江。过账。过程。过渡。过从(交往)。经过。
2. 经过某种处理方法:过秤。过磅。过目。
3. 超出:过于。过度(dù)。过甚。过奖(谦辞)。过量(liàng)。过剩。过犹不及。
4. 重新回忆过去的事情:过电影。
5. 从头到尾重新审视:把这篇文章再过一过。
6. 次,回,遍:把文件看了好几过儿。
7. 错误:过错。记过。
[ guo ]1. 用在动词后表示曾经或已经:看过。用过。
2. 用在动词后,与“来”、“去”连用,表示趋向:拿过来。走过去。
[ guō ]1. 姓。
读音:zé
[zé]
(1)(名)规范。
(2)(名)规则。
(3)(动)效法。
(4)(量)用于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
(5)(连)表示因果关系的词。
(6)(连)表示转折关系的词。
(7)(连)表示肯定判断的词。
(8)(连)表示两件事在时间上前后相承。
读音:xǐ
[xǐ]
(1)(形)欢悦;快乐;高兴:欢~|~色|~庆。
(2)(形)可庆贺的:~事|~报|~酒。
(3)(名)〈口〉称怀孕为“有喜”。
(4)(动)爱好:~欢|~好。
(5)(动)某种生物适宜于什么环境;某种东西适宜于配什么东西:~阴|~雨。
(6)(名)吉庆的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