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口同声
【拼音】:zhòng kǒu tóng shēng
【注音】:ㄓㄨㄥˋㄎㄡˇㄊㄨㄥˊㄕㄥ
【词性】:成语。
【简体】:众口同声
【繁体】:眾口同聲
词语解释1.同'众口一辞'。
基础解释同/'众口一辞/',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引证解释⒈同“眾口一辞”。引唐闲叟《轩亭冤·秋女士赞》序:“一唱百和,众口同声,微特女士之寃可大白於天下,即女士之名亦永传於后世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记江西袁州乡民暴动事》:“知县德禄知官穀,平日侵亏甚鉅,且復众口同声,未经出议。”
综合释义大家所说的都一样。大家~地称赞她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精神。众口同声[zhòngkǒutóngshēng]众人都发出同样的声音。如:「大家众口同声的称赞他。」
网友释义【词目】众口同声【读音】zhòngkǒutóngshēng【释义】大家所说的都一样。【出处】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一百十八回:“上既难抗君命,下又重违诸媳,中复朝绅满座,众口同声。”【事例】但见朱仙镇上的居民百姓,一路携老挈幼,头顶香盘,挨挨挤挤,众口同声攀留元帅,哭声震地。★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九回
汉语大词典同“众口一辞”。唐闲叟《轩亭冤·秋女士赞》序:“一唱百和,众口同声,微特女士之冤可大白于天下,即女士之名亦永传于后世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人民反清斗争资料·记江西袁州乡民暴动事》:“知县德禄知官谷,平日侵亏甚钜,且复众口同声,未经出议。”
国语辞典众人都发出同样的声音,如:「大家众口同声的称赞他。」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众人都发出同样的声音,如:「大家众口同声的称赞他。」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59回:“但见朱仙镇上的百姓,一路携老挈幼,头顶香盘,挨挨挤挤,众口同声攀留元帅,哭声震地。”
其他释义大家所说的都一样。
1.刚刚走到朱仙镇,但镇上的百姓,一路携老挈幼,头顶香盘,挨挨挤挤,众口同声恳求元帅留下,啜泣之声不绝于耳。
2.要不是众口同声,要不是亲身经历,说了谁听都无法相信,这绝对是灵异事件,不过相对于叶知秋自己打中心脏后还能够一夜痊愈这更玄幻的事来说,又算不得什么了。
3.大家众口同声地称赞她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精神。
4.在众口同声的要求下,他只好把此物拿了出来。
5.没办法了,这可是众口同声共认的。
6.金营长本想在支委会上邀功领赏,得到大家众口同声的一致赞扬。
7.要不是众口同声,要不是亲身经历,说了谁听都无法相信,这绝对是灵异事件,不过相对于叶知秋自己打中心脏后还能够一夜痊愈这更玄幻的事来说,又算不得什么了。【www.chazidian.com/zj-271460/造句】
8.刚刚走到朱仙镇,但镇上的百姓,一路携老挈幼,头顶香盘,挨挨挤挤,众口同声恳求元帅留下,啜泣之声不绝于耳。(查字典www。chazidian。com众口同声造句)
读音:zhòng
[zhòng]
(1)(形)多;许多。
(2)(名)许多人:~生|听~。
读音:kǒu
[kǒu]
(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
(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
(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
(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
(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
(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
(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
(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
读音:tóng,tòng
[tóng]
[ tóng ]1. 一样,没有差异:相同。同一(a.一致,统一;b.共同的一个或一种)。同侪(同辈)。同庚(同岁)。同年。同胞。同人(a.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b.同行业的人)。同仁(同人)。同仇敌忾。同工异曲。同室操戈。情同手足。
2. 共,在一起(从事):共同。同学。同步。殊途同归。同舟共济。
3. 和,跟:同流合污。
4. 姓。
[ tòng ]1. 〔胡同〕见“胡”。
读音:shēng
[shēng]
(1)(名)(~儿)声音:雨~。
(2)(量)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喊了两~。
(3)(动)发出声音;宣布;陈述:~东击西。
(4)(名)名声:~誉|~望。
(5)(名)声母:双~叠韵。
(6)(名)字调:平~|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