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兔记
【拼音】:bái tù jì
【注音】:ㄅㄞˊㄊㄨˋㄐ一ˋ
【结构】:白(独体结构)兔(上下结构)记(左右结构)
【简体】:白兔记
【繁体】:白兔記
词语解释又名《刘知远》。南戏剧本。元代人作,姓名不详。今存明代人改本。叙五代时刘知远在李文奎家为佣,李以女三娘许配。文奎亡故,刘外出投军,三娘备受其兄折磨。她磨房产子,托人送到刘处抚养。十六年后,其子射猎,追踪白兔遇母,全家团圆。近代许多剧种有此剧目,其中《磨房产子》、《窦公送子》、《出猎回猎》等常作单出演出。白兔记[báitùjì]⒈又名《刘知远》。南戏剧本。元代人作,姓名不详。今存明代人改本。叙五代时刘知远在李文奎家为佣,李以女三娘许配。文奎亡故,刘外出投军,三娘备受其兄折磨。她磨房产子,托人送到刘处抚养。十六年后,其子射猎,追踪白兔遇母,全家团圆。近代许多剧种有此剧目,其中《磨房产子》、《窦公送子》、《出猎回猎》等常作单出演出。
网络解释白兔记《白兔记》又称《刘知远白兔记》,元代南戏作品,永嘉书会才人编,写刘知远与李三娘悲欢离合的故事。与《荆钗记》、《杀狗记》、《拜月亭记》并称”四大南戏“。今有沪剧等剧种演绎。二十九出。
国语辞典传奇名。元人撰,作者姓名不详。为四大传奇之一,演刘知远从军,其妻李三娘在娘家备受兄嫂折磨,生子后,将子咬脐郎送至刘知远处抚养,十多年后,咬脐郎打猎追兔而见母,一家得以团圆。白兔记[báitùjì]⒈传奇名。元人撰,作者姓名不详。为四大传奇之一,演刘知远从军,其妻李三娘在娘家备受兄嫂折磨,生子后,将子咬脐郎送至刘知远处抚养,十多年后,咬脐郎打猎追兔而见母,一家得以团圆。
辞典修订版传奇名。元人撰,作者姓名不详。为四大传奇之一,演刘知远从军,其妻李三娘在娘家备受兄嫂折磨,生子后,将子咬脐郎送至刘知远处抚养,十多年后,咬脐郎打猎追兔而见母,一家得以团圆。也称为「刘知远」。
1.张富光扮相儒雅隽秀,表演沉稳大气,代表剧目有《荆钗记》、《白兔记》、《追鱼记》、《苏仙岭传奇》、《一天太守》、《雾失楼台》等。
2.《白兔记》为元代南戏作品,永嘉书会才人编,与《荆钗记》、《杀狗记》、《拜月亭记》并称“四大南戏”。
3.此外,还有《折梅》、《荆钗记·见娘》、《千里送京娘》、《白兔记·抢棍》、《渔家乐·藏舟》、《白兔记·回书》、《货郎担·女弹》等代表剧目。
4.8月19日22日,温州市越剧团将把“南戏四大经典”中的两部《荆钗记》和《白兔记》带到上海美琪大戏院。
5.“现在上演的昆曲剧目通常只有《牡丹亭》、《长生殿》、《白兔记》和《荆钗记》等有限的剧目,但我们意外地发现,在父亲捐赠的众多昆曲资料当中,还有。【查字典www.chazidian.com造句】
读音:bái
[bái]
(1)(形)像霜、雪的颜色:~布|洁~。
(2)(形)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
(3)(形)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空白:~开水。
(4)(形)没有效果;徒然:~费力气。
(5)(形)无代价;无报偿:~吃|~给。
(6)(名)象征反动:~军|~区。
(7)(动)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了他一眼。
(8)姓。
(9)(名)(字音或字形)错误:写~字|把字念~了。
(10)(动)说明;陈述:表~。
(11)(名)戏曲或歌剧中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对~。
(12)(名)地方话:苏~。
读音:tù
[tù]
(名)(~子)(~儿)哺乳动物、善于跳跃;跑得很快。
读音:jì
[jì]
(1)(动)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性|~得|~不清|好好~住。
(2)(动)记录;记载;登记:~事|~账|~一大功。
(3)(名)记载、描写事物的书或文章(常用做书名或篇名):日~|笔~|游~|《岳阳楼~》。
(4)(名)(~儿)标志;符号:标~|钤~|暗~儿。
(5)(名)皮肤上的生下来就有的深色的斑:左边眉毛上有个黑~。
(6)〈方〉(量)打一下叫打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