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吐茵
【拼音】:zuì tǔ
【注音】:ㄗㄨㄟˋㄊㄨˇ一ㄣ
【结构】:醉(左右结构)吐(左右结构)茵(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1.见'醉吐相茵'。醉吐茵[zuìtǔyīn]⒈见“醉吐相茵”。
引证解释⒈见“醉吐相茵”。
汉语大词典见“醉吐相茵”。《汉语大词典》:醉吐相茵 拼音:zuìtǔxiāngyīn典出《汉书·丙吉传》:“吉驭吏耆酒,数逋荡,尝从吉出,醉欧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地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此驭吏为边郡人,熟悉边事,后来为防务工作提出切实有用的建议。后以“醉吐相茵”称这一典故。宋张耒《戒醉》诗:“醉吐相茵君勿恃,丙公遗事久寥寥。”亦省作“醉吐茵”。清赵翼《秋帆制府挽诗》之四:“虚烦为我高悬榻,不及从公醉吐茵。”
读音:zuì
[zuì]
(1)(形)酒醉;饮酒过量;神志不清
(2)(形)沉迷;过分爱好:~心|陶~。
(3)(动)用酒泡制(食品):~枣|~虾|~蟹。
读音:tǔ,tù
[tǔ]
[ tǔ ]1.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吐痰。吞吐。吐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喻欺软怕硬)。
2. 放出,露出:高粱吐穗。吐故纳新。
3. 说出:吐话。一吐为快。
[ tù ]1. 内脏里的东西从口里涌出:呕吐。上吐下泻。
2. 把吞没的东西退出来:吐还不义之财。
读音:yīn
[]
(名)垫子或褥子:绿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