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筹
【拼音】:hǎi chóu
【注音】:ㄏㄞˇㄔㄡˊ
【结构】:海(左右结构)筹(上下结构)
【繁体】:海籌
词语解释见“海屋筹添”。海筹[hǎichóu]⒈见“海屋筹添”。
基础解释见“[[海屋筹添]]”。
引证解释⒈见“海屋筹添”。
汉语大词典见“海屋筹添”。《汉语大词典》:海屋筹添(海屋筹添) 拼音:hǎiwūchóutiān宋苏轼《东坡志林·三老语》:“尝有三老人相遇,或问之年……一人曰:‘海水变桑田时,吾辄下一筹,尔(迩)来吾筹已满十间屋。’”原谓长寿,后以“海屋筹添”为祝寿之词。元沈禧《一枝花·寿人八十》套曲:“庄庭椿老枝偏盛,海屋筹添数倍增。”明无名氏《鸣凤记·严嵩庆寿》:“樽倾倒,看海屋筹添,旭日云高。”亦省作“海屋”、“海筹”。明吴承恩《寿金月艇六十障词》:“北斗摇辉,指灵云于海屋。”明李东阳《昆山毛翁百岁》诗:“海筹仍不一,桑陆看量沙。”
其他释义1.见'海屋筹添'。
1.从此,原本就想在世俗世界逍遥快活的他,开始了他进入世俗世界之旅,更是把商海筹谋,寻幽探密当成了他在世俗世界的乐趣。
2.当时,陈其美、谭人凤、宋教仁等正在上海筹备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以便在长江中下游发动起义。
3.刘坤一等人的努力,清政府买下海天、海圻、海容、海筹、海琛共五艘“海字号”巡洋舰,并把萨镇冰等海军官兵召回,重掌舰队。
4.谭人凤、宋教仁等正在上海筹备成立同盟会中部总会,以便在长江中下游发动起义。
5.原‘康济’管带萨镇冰、原‘平远’管带李和分别任‘海筹’、‘海琛’管带,原广丙。[查字典www.chazidian.com/zj-75751/造句网]
读音:hǎi
[hǎi]
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
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火~。
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碗。~量。
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枣。
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啦!
6.漫无目标地:~骂。她丢了支笔,~找。
7.毫无节制地:~吃~喝。
8.姓。
读音:chóu
[chóu]
(1)(名)计数目的用具:竹~。
(2)(动)谋划:统~兼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