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非成是
【拼音】:xí fēi chéng shì
【注音】:ㄒ一ˊㄈㄟㄔㄥˊㄕˋ
【词性】:成语。
【简体】:习非成是
【繁体】:習非成是
词语解释习非成是xífēi-chéngshì。(1)对某些错误的说法或做法习惯了,反而认为它是正确的。也作“习非胜是”。习非成是[xífēichéngshì]⒈对某些错误的说法或做法习惯了,反而认为它是正确的。也作“习非胜是”例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况习是之胜非乎?——汉·扬雄《法官·学行》英whatbecomescustomaryisacceptedasright;
基础解释习:习惯。非:错误的。是:正确的。指习惯于错误的东西,反认为它是正确的。
引证解释⒈谓错误成了习惯,反以为是对的。引语本汉扬雄《法言·学行》:“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况习是之胜非乎?”宋赵与时《宾退录》卷五:“名实相乱,莫矫其失,习非胜是,终古不悟,可悲矣!”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后人之於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因其一节之长,遗其全体之短,习非胜是,好恶不公,有起而匡谬正俗者,輒谓伤忠厚焉。”梁启超《新民说》八:“中国数千年来,误此见解,习非成是。”蔡寅《变雅楼三十年诗徵序》:“不幸堕此幻象之中,又復局於所处之地位,习非成是,破觚为圆,粉饰廻护,幻以生幻。”
综合释义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于是~,一若文不用典,即为俭学之征。◎钱玄同《寄陈独秀》
网友释义习非成是,成语,意思是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国语辞典习惯了某些不合理、错误的说法或做法,久而久之就误以为是正确的。参见「习非胜是」条,如:「他早已习非成是,你再怎么矫正也是枉然。」习非成是[xífēichéngshì]⒈习惯了某些不合理、错误的说法或做法,久而久之就误以为是正确的。参见「习非胜是」条。例如:「他早已习非成是,你再怎么矫正也是枉然。」成语解释习非成是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习惯了某些不合理、错误的说法或做法,久而久之就误以为是正确的。见习非胜是条,如:他早已习非成是,你再怎么矫正也是枉然。
出处汉·扬雄《法言·学行》:“一哄之市政,必立之平;一卷之书,必立之师,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况习是之胜非乎?”
其他释义对某些错误事情习惯了,反以为本来就是对的。
1.然而,对于大半个世纪以来汉语遭受的污染,虽屡有学者作家疾呼,但大多数写作者缺乏自醒,习非成是,读者对此也懵然不觉。
2.皆因国人很喜欢用这种句式,以致一些人习非成是,内化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论辩手段。
3.他的坏毛病屡教不改,大家都习非成是了。
4.当代汉语语汇变异主要表现在因“将错就错”而习非成是,以及使用语词的随意、凌乱、不规范等方面;语音变异则主要表现在时尚化、简单化和粗略化等方面。
5.时间一长,人们就习非成是,“舍不得鞋子套不着狼”也就被讹传误记为“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了。
6.相反,如果领导者决策者听不进真话,仅喜悦耳之音,那么必然导致假话大行其道,久之,“习非成是”在所难免,必然导致不正之风滋生蔓延。
7.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部门中家长制遗风和好人主义实际上支配着党内生活,“习非成是”演变为习惯法。
8.我们身在其间,习非成是,不以为然,相互作假,心照不宣,酱在一起,相看不厌。
9.从清查重点看,是着力解决长期以来习非成是的顽症。
10.不然,我们就真的彻底麻木,荣辱颠倒,习非成是,永堕黑暗了。
读音:xí
[xí]
(1)(动)学习;练习;温习:~武|~练。
(2)(动)对某事物常常接触而熟悉:~焉不察。
(3)(名)习惯:恶~|陈规陋~|积~。
(4)姓。
读音:fēi
[fēi]
(1)(名)错误;不对:明辨是~。
(2)(副)不合于:~法。
(3)(动)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难。
(4)(副)不是:~卖品。
(5)(副)表示否定;跟“不”呼应;表示双重否定;意思是一定要这样:~下苦功不可。
(6)(副)必须;偏偏;不行:~他莫可。
读音:chéng
[chéng]
1.做好,做完:成功。完成。成就。成事。成交。成立。成婚。成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成人之美。玉成其事。
2.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成形。成性。成人。自学成才。蔚然成风。
3.变为:长成。变成。
4.可以,能行:成,就这么办。
5.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成。
6.够,达到一定数量:成年累(lěi)月。
7.已定的,定形的:成规。成俗。成见。成例。成竹在胸。
8.十分之一:增产三成。
9.平定,讲和:“会于稷,以成宋乱”。
10.姓。
读音:shì
[shì]
1. 表示解释或分类:他是工人。《阿Q正传》的作者是鲁迅。
2. 表示存在:满身是汗。
3. 表示承认所说的,再转入正意,含有“虽然”的意思:诗是好诗,就是太长了。
4. 表示适合:来的是时候。
5. 表示任何:凡是。是活儿他都肯干。
6. 用于问句:他是走了吗?
7. 加重语气,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天气是冷。
8. 对,合理,与“非”相对:是非。他说的是。实事求是。
9. 认为对:是古非今。各行其是。深是其言。
10. 表示应承或同意(单说一个“是”字):是,我就去。
11. 这,此:是日。是可忍,孰不可忍。比比皆是。
12. 助词,把行为对象提前表示只这样做:惟你是问。惟利是图。
1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