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旗
【拼音】:mǐ qí
【注音】:ㄇ一ˊㄑ一ˊ
【结构】:靡(半包围结构)旗(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1.语本《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视其旗靡。'后因以'靡旗'指败军之旗。
基础解释指败军之旗。
引证解释⒈后因以“靡旗”指败军之旗。引语本《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视其旗靡。”北魏温子昇《寒陵山寺碑》:“雾卷云除,冰离叶散,靡旗蔽日,乱辙满野,楚师之败於柏举,新兵之退自昆阳,以此方之,未可同日。”
网络解释靡旗靡旗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mǐqí,意思是指败军之旗。
综合释义语本《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视其旗靡。”后因以“靡旗”指败军之旗。北魏温子昇《寒陵山寺碑》:“雾卷云除,冰离叶散,靡旗蔽日,乱辙满野,楚师之败於柏举,新兵之退自昆阳,以此方之,未可同日。”靡旗[mǐqí]指败军之旗。语本《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视其旗靡。'
网友释义靡旗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mǐqí,意思是指败军之旗。
汉语大词典语本《左传·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视其旗靡。”后因以“靡旗”指败军之旗。北魏温子升《寒陵山寺碑》:“雾卷云除,冰离叶散,靡旗蔽日,乱辙满野,楚师之败于柏举,新兵之退自昆阳,以此方之,未可同日。”
读音:mí,mǐ
[mǐ]
[ mí ]浪费:~费。奢~。
[ mǐ ]1.倒下:望风披~。
2.没有:~事不为(什么工作都干)。
读音:qí
[qí]
(1)(名)旗子:国~|红~|挂~。
(2)(名)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后泛指属于满族的:~人|~袍。
(3)(名)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