儆省
【拼音】:jǐng xǐng
【注音】:ㄐ一ㄥˇㄒ一ㄥˇ
【结构】:儆(左右结构)省(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儆省jǐngxǐng。(1)使人觉悟;反省。儆省[jǐngxǐng]⒈使人觉悟;反省。英alert;
基础解释使人觉悟;反省
引证解释⒈警诫省悟。引明李贽《复焦弱侯书》:“丁公此举大快人意,大快生平,亦大有功於朝廷矣。从此大有儆省,大有震惧,不敢慢法以自作殃,何可当哉此疏也邪!”《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王不知儆省,必有身弑国亡之祸。”《明史·宋纁传》:“言官极论得失,要使人主动心;纵罪及言官,上意犹有所儆省。”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词讼》:“榜其罪,使远邇所共闻,所以兴其儆省之念,知其所恶而勿为。”
网络解释儆省儆省,汉语词语,拼音是jǐngxǐng,释义是使人觉悟,反省。
综合释义警诫省悟。明李贽《复焦弱侯书》:“丁公此举大快人意,大快生平,亦大有功於朝廷矣。从此大有儆省,大有震惧,不敢慢法以自作殃,何可当哉此疏也邪!”《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王不知儆省,必有身弑国亡之祸。”《明史·宋纁传》:“言官极论得失,要使人主动心;纵罪及言官,上意犹有所儆省。”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词讼》:“榜其罪,使远邇所共闻,所以兴其儆省之念,知其所恶而勿为。”儆省[jǐngxǐng]警诫省悟。
汉语大词典警诫省悟。明李贽《复焦弱侯书》:“丁公此举大快人意,大快生平,亦大有功于朝廷矣。从此大有儆省,大有震惧,不敢慢法以自作殃,何可当哉此疏也邪!”《东周列国志》第八二回:“王不知儆省,必有身弑国亡之祸。”《明史·宋纁传》:“言官极论得失,要使人主动心;纵罪及言官,上意犹有所儆省。”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词讼》:“榜其罪,使远迩所共闻,所以兴其儆省之念,知其所恶而勿为。”
其他释义1.警诫省悟。
1.宁愿皇帝对言官动怒,毕竟说明皇帝还有儆省。
读音:jǐng
[jǐng]
(动)使人警醒而不犯错误:惩一~百|以~效尤。
读音:shěng,xǐng
[xǐng]
[ shěng ]1. 地方行政区域:省份。省会。
2. 节约,不费:省钱。省事。省吃俭用。
3. 简易,减免:省略。省称。省写。
4. 中国古官署名:中书省(a.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共管政事;b.元代“中书省”兼管“尚书省”的职权,权更重,成为中央最高的官署,称地方最高行政官署为“行中书省”,简称“省”,是现在“省”的来历)。尚书省。门下省。秘书省。
5. 古代称王宫禁地:省中。省闼(禁中)。
[ xǐng ]1. 检查:反省(检查自己)。省察(考察)。吾日三省吾身。
2. 知觉,觉悟:省悟。发人深省。
3. 看望父母、尊亲:省亲。省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