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臭之夫
【拼音】:zhú chòu zhī fū
【注音】:ㄓㄨˊㄔㄡˋㄓㄈㄨ
【词性】:成语。
【简体】:逐臭之夫
【繁体】:逐臭之夫
词语解释追逐奇臭的人。逐臭之夫[zhúchòuzhīfū]⒈典出《吕氏春秋·遇合》:“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说其臭者,昼夜随之而弗能去。”后以“逐臭之夫”喻嗜好怪僻的人。
引证解释⒈亦省作“逐臭夫”。引典出《吕氏春秋·遇合》:“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海上人有説其臭者,昼夜随之而弗能去。”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人各有好尚,兰茝蓀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宋周煇《清波杂志》卷十二:“滨江人家得鱼,留数日,俟稍败方烹。或谓何不击鲜,云鲜则必腥。海上有逐臭之夫,於此益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那下等的,也有那些逐臭之夫,垂涎着要嚐鼎一臠。”宋梅尧臣《异同》诗:“河滨捧土人,海畔逐臭夫。”清赵翼《消闲》诗:“眼前惜少嚶鸣友,海上由他逐臭夫。”清黄遵宪《春夜招乡人饮》诗:“得毋逐臭夫,习染求容悦。”
国语辞典追逐臭味的人。后用以比喻有怪僻的人。逐臭之夫[zhúchòuzhīfū]⒈追逐臭味的人。后用以比喻有怪僻的人。引《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人各有所好尚,兰茝荪蕙之芳,众人之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成语解释逐臭之夫
辞典修订版追逐臭味的人。后用以比喻有怪僻的人。《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人各有所好尚,兰茝荪蕙之芳,众人之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
辞典简编版追逐臭味的人。后用以比喻有怪僻的人。 【造句】古人说海边有逐臭之夫,对于他的怪僻,你何必如此大惊小怪?
成语词典版01.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人各有好尚,兰茞荪蕙之芳,众人所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02.宋.周煇《清波杂志.卷一二》:「滨江人家得鱼,留数日,俟稍败方烹。或谓:『何不击鲜?』云:『鲜则必腥。』海上有逐臭之夫,于此益信。」03.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卷二九》:「苏州又有谢时臣,号樗仙,亦善画,颇有胆气,能作大幅,然笔墨皆浊俗品也。杭州三司请去作画,酬以重价。此亦逐臭之夫耳。」04.《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回》:「那上等的,自有那一班王孙公子去问津;那下等的,也有那些逐臭之夫,垂涎着要尝鼎一脔。」
出处《吕氏春秋·遇合》:“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自苦而居海上。”三国魏·曹植《与杨德祖书》:“人各有好尚,兰荪蕙之芳,众人之好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
其他释义追逐奇臭的人。比喻嗜好怪癖,与众不同的人。
1.我觉得他是一个逐臭之夫,老是把头发弄得稀奇古怪的,每次出门打理头发都要花上两个小时。
2.是嗜痂之癖,逐臭之夫!杨修再世所谓“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3.他特爱臭豆腐的味道,常戏称自己是逐臭之夫。
4.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嗜好,所以对于那些逐臭之夫,我们应该多一些理解。
5.人人有嗜好的自由,我们对逐臭之夫应该一视同仁,予以尊重。
6.每个人的癖好不同,到处都有逐臭之夫,你何必大惊小怪?
7.每个人的癖好不同,到处都有逐臭之夫,你何必大惊小敝?
8.臭鱼的味道我觉得一点也不好,但也有一些逐臭之夫居然很喜欢。
9.这个气味人人掩鼻,只有老王这个逐臭之夫,喜欢得不得了。
10.大家都受不了他的体味,只有小明喜欢,也可说是个逐臭之夫吧!
读音:zhú
[zhú]
(1)(动)追赶:~鹿|随波~流。
(2)(动)驱逐:~客|~出。
(3)(副)挨着(次序):~次|~个|~句|~年|~日|~条。
读音:chòu,xiù
[chòu]
[ chòu ]1. 不好闻的气味,与“香”相对:臭味儿。臭氧。恶臭。
2. 香气:“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3. 惹人厌恶的:臭钱。臭美。臭架子。臭名远扬。
4. 狠狠地:臭骂一通。
5. 指子弹、炮弹坏,失效:臭火。
[ xiù ]1. 气味的总称:无声无臭。
2. 同“嗅”。
读音:zhī
[zhī]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fū,fú
[fū]
[ fū ]1. 旧时称成年男子:渔夫。农夫。万夫不当之勇。
2. 旧时称服劳役的人:夫役。拉夫。
3. 〔夫子〕a.旧时对学者的称呼;b.旧时称老师;c.旧时妻称夫;d.称读古书而思想陈腐的人。
4. 与妻结成配偶者:丈夫。夫妇。
[ fú ]1. 文言发语词:夫天地者。
2. 文言助词:逝者如斯夫。
3. 文言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或“那”:夫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