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老携幼
【拼音】:fù lǎo xié yòu
【注音】:ㄈㄨˋㄌㄠˇㄒ一ㄝˊ一ㄡˋ
【词性】:成语。
【简体】:负老携幼
【繁体】:負老攜幼
词语解释1.犹言扶老携幼。负老携幼[fùlǎoxiéyòu]⒈犹言扶老携幼。
基础解释犹言扶老携幼。
引证解释⒈犹言扶老携幼。引汉赵晔《吴越春秋·吴太伯传》:“邠人父子兄弟相帅,负老携幼,揭釜甑而归古公。”亦作“负老提幼”。《云笈七籤》卷十九:“当期之世,水旱蝗虫,五穀飢贵,兵革并起,人民疾疫,道路不通,负老提幼,散流他方。”
综合释义背着老人,带着孩子。形容百姓全体出动,流离失所的悲惨情景。负老携幼[fùlǎoxiéyòu]修订本参考资料:形容百姓全体出动的情景或老弱流离失所的惨状。三国志.卷六十一.吴书.陆凯传:「至被诏书当出,民感其恩,以忘恋土,负老携幼,甘心景从,众无携贰,不烦兵卫。」亦作「负老提幼」。
网友释义负老携幼是一个汉语词汇,形容百姓全体出动,流离失所的悲惨情景。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吴太伯传》。
汉语大词典犹言扶老携幼。汉赵晔《吴越春秋·吴太伯传》:“邠人父子兄弟相帅,负老携幼,揭釜甑而归古公。”亦作“负老提幼”。《云笈七签》卷十九:“当期之世,水旱蝗虫,五谷饥贵,兵革并起,人民疾疫,道路不通,负老提幼,散流他方。”
国语辞典形容百姓全体出动的情景或老弱流离失所的惨状。《三国志.卷六一.吴书.陆凯传》:「至被诏书当出,民感其恩,以忘恋土,负老携幼,甘心景从,众无携贰,不烦兵卫。」也作「负老提幼」。负老携幼[fùlǎoxīyòu]⒈形容百姓全体出动的情景或老弱流离失所的惨状。也作「负老提幼」。引《三国志·卷六一·吴书·陆凯传》:「至被诏书当出,民感其恩,以忘恋土,负老携幼,甘心景从,众无携贰,不烦兵卫。」成语解释负老携幼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形容百姓全体出动的情景或老弱流离失所的惨状。三国志.卷六十一.吴书.陆凯传:「至被诏书当出,民感其恩,以忘恋土,负老携幼,甘心景从,众无携贰,不烦兵卫。」亦作「负老提幼」。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吴太伯传》:“邠人父子兄弟相帅负老携幼揭釜甑而归。”
其他释义背着老人,带着孩子。形容百姓全体出动,流离失所的悲惨情景。
近义词 负老提幼
读音:fù
[fù]
(1)(动)〈书〉背(bēi)
(2)(动)担负:~责任|身~重任。
(3)(动)依仗;依靠:~靠|~险固守。
(4)(动)遭受:~伤|~屈。
(5)(动)享有:久~盛名。
(6)(动)亏欠;拖欠:~债。
(7)(动)背弃;违背:~约|忘恩~义。
(8)(动)失败(跟‘胜’相对):胜~未分。
(9)(形)小于零的(跟‘正’相对):~数|~号。(形)指得到电子的(跟‘正’相对):~数|~号。(形)指得到电子的(跟‘正’相对)
读音:lǎo
[lǎo]
(1)(形)衰老;年岁大
(2)(名)老年人(常用作尊称):敬~院|扶~携幼。
(3)(动)〈口〉婉辞;多指老人死亡(必带“了”):隔壁前天~了人。
(4)(形)很久以前就存在的:~厂|~朋友。
(5)(形)陈旧:~脑筋|~机器。
(6)(形)原来的:~脾气|~地方。
(7)(形)(蔬菜)长得过了适口的时期:油菜太~了。
(8)(形)(食物)火候大:鸡蛋煮~了。
(9)(形)(某些高分子化合物)变质:~化|防~。(形)富有经验;老练:~手|~于世故。(副)长久:~主顾。(副)经常:人家~提前完成任务;咱们呢!(副)很;极:~早|~远。(形)〈口〉排行在末了的:~儿子|~妹子。前缀;用于称人、排行次序、某些动植物名:~化|防~。(形)富有经验;老练。
读音:xié
[xié]
(1)(动)携带:~酒|扶老~幼。
(2)(动)拉着(手):~手。
读音:yòu
[yòu]
(1)(形)幼小
(2)(形)(年纪)小;未长成:~虫|~根|~林|~苗|~师|~体|~芽|~株。
(3)(名)小孩儿:~儿园|妇~|扶老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