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口
【拼音】:hēi kǒu
【注音】:ㄏㄟㄎㄡˇ
【结构】:黑(上下结构)口(独体结构)
【简体】:黑口
【繁体】:黑口
词语解释线装书书口一种格式。版口中心上下端所刻的线条,粗阔的叫大黑口,细狭的叫小黑口。黑口[hēikǒu]⒈线装书书口一种格式。版口中心上下端所刻的线条,粗阔的叫大黑口,细狭的叫小黑口。
引证解释⒈线装书书口一种格式。版口中心上下端所刻的线条,粗阔的叫大黑口,细狭的叫小黑口。引毛春翔《古书版本常谈·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版本》:“就一书而论,有字体、纸色、墨色、白口、黑口、双边、单边、行款、牌记、序跋、扉页、书名等等,名目亦很多。”
网络解释黑口黑口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hēikǒu,基本意思是线装书书口一种格式;形容词,广东部分地区粤语词。
网友释义黑口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hēikǒu,基本意思是线装书书口一种格式;形容词,广东部分地区粤语词。
汉语大词典线装书书口一种格式。版口中心上下端所刻的线条,粗阔的叫大黑口,细狭的叫小黑口。毛春翔《古书版本常谈·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版本》:“就一书而论,有字体、纸色、墨色、白口、黑口、双边、单边、行款、牌记、序跋、扉页、书名等等,名目亦很多。”
国语辞典版本学上指一种线装书书口的格式。书的版心上下端所刻的线条,线条粗阔的称为「大黑口」,细狭的称为「小黑口」。黑口[hēikǒu]⒈版本学上指一种线装书书口的格式。书的版心上下端所刻的线条,线条粗阔的称为「大黑口」,细狭的称为「小黑口」。
其他释义线装书书口的一种格式,版口中心上下端所刻的线条,粗阔的叫大黑口,细狭的叫小黑口(区别于‘白口’)。
反义词 白口
1.古代印本书的版式名目繁多,有版框、栏线、界行、书耳、版心、鱼尾、象鼻、白口、黑口、天头、地脚、行款等。
2.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
3.风月笑吟吟幸灾乐祸,她一点也不同情那个小黑口中的变态。
4.因为他打工的煤矿属于黑口子,黑煤窑矿主圪台村的陈某,并没有及时对他的死亡进行处理。
5.莫小凡松手了,如果莫小凡坚持不松手的话,大黑狗还真会下黑口,你从来都不要指望这大黑狗能干出什么靠谱的事情。
6.只在靠近乡政府的那一小段柏油路上,才见到了一个个收工回家的布朗族男女,他们脸膛儿黝黑,口嚼槟榔,一律有着血红的嘴唇。
7.夕阳渐渐地向下坠,天空似乎被罩上了一个黑口袋,又像是涂上了漆黑的油彩。没过一会,那发着光的星星宛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8.江叔说,多年的经验,他对各种金属的性能都滚瓜烂熟,黄铜、生铜、紫铜、马口铁、黑口铁,统统能就地取材,随手应用。
9.廖楚灵不甚耐烦,黑口黑脸道“你既然知道了还问?不想找麻烦的话就别在这里呆着,回你的会馆去吧!”。
10.稳稳握着鱼竿的双手一抖,一条黑色的大头鱼被钓出了海面,这是一条少见的黑口鱼。
读音:hēi
[hēi]
(1)(形)像煤或墨的颜色;是物体完全吸收日光或与日光相似的光线时所呈现的颜色(跟“白”相对)。
(2)(形)黑暗:天~了|屋子里很~。
(3)(形)秘密;不公开(多指违法的):~市|~话。
(4)(形)坏;狠毒:~心。
(5)(形)象征反动:~帮。
(6)(形)(Hēi)姓。
读音:kǒu
[kǒu]
(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
(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
(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
(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
(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
(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
(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
(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