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貌俨然
【拼音】:dào mào
【词性】:成语。
【繁体】:道貌儼然
词语解释见“道貌岸然”。道貌俨然[dàomàoyǎnrán]⒈见“道貌岸然”。
引证解释⒈见“道貌岸然”。⒈见“道貌岸然”。成语解释道貌俨然
网友释义道貌俨然,汉语成语,拼音是dàomàoyǎnrán,意思是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出自《家》。
汉语大词典见“道貌岸然”。《汉语大词典》:道貌岸然 拼音:dàomàoànrán(1).容色神态庄严的样子。清龚炜《巢林笔谈·谒敬亭先生》:“先生道貌岸然,接对谦和。”今多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鲁迅《准风月谈·吃教》:“宋儒道貌岸然,而窃取禅师的语录。”亦作“道貌俨然”。巴金《家》九:“爷爷从前原也是荒唐的人,他到后来才变为道貌俨然的。”(2).容色神态庄严的样子。清龚炜《巢林笔谈·谒敬亭先生》:“先生道貌岸然,接对谦和。”今多讽刺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鲁迅《准风月谈·吃教》:“宋儒道貌岸然,而窃取禅师的语录。”亦作“道貌俨然”。巴金《家》九:“爷爷从前原也是荒唐的人,他到后来才变为道貌俨然的。”
出处巴金《家》九:“爷爷从前原也是荒唐的人,他到后来才变为道貌俨然的。
其他释义犹道貌岸然。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1.看到两人紧绷的神经,奥特曼也一副道貌俨然。
2.赫然,之前道貌俨然的灵体神色懒怠,颓气毕露,再无之前模样。
3.当年我魔功未成,才不得不在四洲二十六城的联合面前让步,放过了那几个自命清高,道貌俨然的老家伙。
4.所有人都是原封不动的说辞,清一色的指责与嘲弄,还有那道貌俨然的所谓改过自新的说教。
5.也就是这些道貌俨然口口声声打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幌子的日本军队,给勤劳善良的中国百姓带来了一场血流成河的灾难。
6.一次两次没什么问题,次数多了就不免惹人怀疑,但是祭司们确实什么也没干,所以他们总是一副道貌俨然的样子,别的人看来,就是真真正正的伪君子。
7.这个家伙也太虚伪了,明明是个无赖,却硬要装出一副道貌俨然的样子。
8.洪夜横了百战神一眼,这货刚才还大言不惭说自己莽撞,现在却一副道貌俨然模样。
9.洪夜笑道,随即神色平静,道貌俨然道“我来血域确实有事要做,但我这种实力对你们血域构不成什么危险的,所以兄弟,希望你不要将我进入圣迹的事情说出去。
10.他话语和蔼谦逊,极是平易近人,与道貌俨然难以亲近的郑缙形成鲜明对比,立即博得了大家的好感,纷纷上前见礼。
读音:dào
[dào]
1.道路:铁~。大~。人行~。羊肠小~。
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下水~。黄河故~。
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合。头头是~。以其人之~,还治其人之身。得~多助,失~寡助。
4.道德:~义。
5.技艺;技术:医~。茶~。花~。书~。
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传~。卫~士。
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院。~士。~姑。老~。一僧一~。
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
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儿,一条斜~儿。
10.姓。
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
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
13.说:~白。能说会~。一语~破。
14.用语言表示(情意):~喜。~歉。~谢。
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
16.以为;认为:我~是谁呢,原来是你。
读音:mào
[mào]
1. 面容:面貌。容貌。貌相。以貌取人。
2. 外表的样子:礼貌。貌合神离。道貌岸然。
3. 外观:全貌。
4. 古书注解里表示状态、样子,如“飞貌”指飞的样子。
5. 描绘,画像:“命工貌妃于别殿”。
读音:yǎn
[]
(形)恭敬;庄严。
读音:rán
[]
1. 对,是:然否。不然。不以为然。
2. 以为对,答应,信守:然纳(以为对而采纳)。然诺(许诺,信守诺言)。
3. 这样,如此:当然。然后。然则。
4. 表示一种语气(a.表决定,犹焉,如“寡人愿有言然”;b.表比拟,犹言一般,如“如见其肺肝然”)。
5. 用于词尾,表示状态:显然。忽然。飘飘然。
6. 古同“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