鞞扇舞
【拼音】:pí shàn wǔ
【结构】:鞞(左右结构)扇(半包围结构)舞(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即《鞞舞》。
引证解释即《鞞舞》。《宋书·乐志一》:“《鞞舞》即今之《鞞扇舞》也。”《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二·魏陈思王鼙舞歌序》引南朝陈智匠《古今乐录》:“《鞞舞》,梁谓之《鞞扇舞》,即《巴渝》是也。鞞扇,器名也。鞞扇上舞作《巴渝弄》,至《鞞舞》竟,岂非《巴渝》一舞二名,何异《公莫》亦名《巾舞》也。”参见“鞞舞”。
读音:bǐng,pí,bì,bēi
[pí]
[ bǐng ]1. 刀剑柄上或鞘上近口处的装饰(一说刀剑鞘):“维玉及瑶,鞞琫容刀。”
[ pí ]1. 古同“鼙”,鼓名:“召令习鼓鞞。”
[ bì ]1. 古同“韠”,古代朝觐或祭祀时遮蔽在衣裳前面的一种服饰。
[ bēi ]1. 〔牛鞞〕古县名。
读音:shàn,shān
[shàn]
[ shàn ]1. 摇动生风取凉的用具:扇子。扇坠(扇柄下端的装饰物)。扇面儿。扇形。
2. 指板状或片状的屏:门扇。隔扇。
3. 量词,用于门窗等:一扇门。
[ shān ]1. 摇动扇子或其它东西,使空气加速流动成风:用扇子扇。
2. 鼓动别人去做不应该做的事:扇动。扇风点火。
3. 用手掌打:扇耳光。
读音:wǔ
[wǔ]
1.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
2. 耍弄:舞弊。舞文弄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