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剧
【拼音】:dǎi jù
【注音】:ㄉㄞˇㄐㄨˋ
【结构】:傣(左右结构;先左后右)剧(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傣剧,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⒈傣族戏曲剧种。流行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保山地区傣族聚居区。20世纪初在傣族民间歌舞基础上,吸收滇剧的表演发展而成。唱腔以傣族民歌演变来的“戏调”为主。剧目有《娥并与桑洛》、《布屯腊》等。
其他释义傣族戏曲剧种。流行于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保山地区傣族聚居区。20世纪初在傣族民间歌舞基础上,吸收滇剧的表演发展而成。唱腔以傣族民歌演变来的“戏调”为主。剧目有《娥并与桑洛》、《布屯腊》等。
1.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歌舞表演及佛经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2.活动把发生在社区的许多典型个案编写成一个个生动、感人的傣剧,告诉人们如何识别人贩子,如何保护自己和寻求救助。
3.傣剧又分德宏傣剧和西双版纳傣剧。
4.如大鹏鸟舞、忠字舞以及傣剧、歌舞。
5.土司喜欢看傣剧,父亲要先用纸剪出傣戏服,然后再照着纸样做出来。
6.作为云南汉族戏曲剧种,滇剧不仅从云南各民族文化艺术中吸取养分,而且对云南花灯、昆明曲剧、傣剧、白剧等云南地方戏、民族戏产生了积极影响。
7.难得一见的少数民族戏曲,如白剧、彝剧、傣剧、藏剧、文武剧等也将与观众见面。
8.此外,还有彝剧《臧金贵》、滇剧《陈圆圆与吴三桂》、傣剧《南西拉》、舞剧《聂耳》和舞蹈诗画《香格里拉》等。
9.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傣剧是德宏傣族喜闻乐见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它从历史中走来,在今天面临巨大挑战。
10.二宝能歌善舞,每天晚上会到寨子里教人跳舞,对傣戏、傣剧也充满了喜爱。
读音:dǎi
[dǎi]
(名)(~族)。我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云南。
读音:jù
[jù]
(1)(名)戏剧:演~|话~|独幕~|惨~|丑~。
(2)(名)(Jù)姓。
(3)(形)猛烈:~烈|~痛|~饮|~变|病势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