櫜弓卧鼓
【拼音】:gāo gōng wò gǔ
【注音】:ㄔㄨˇㄍㄨㄥㄨㄛˋㄍㄨˇ
【词性】:成语。
【简体】:櫜弓卧鼓
【繁体】:櫜弓臥鼓
词语解释藏弓息鼓。谓战事停息,天下太平。櫜弓卧鼓[gāogōngwògǔ]⒈藏弓息鼓。谓战事停息,天下太平。
引证解释⒈藏弓息鼓。谓战事停息,天下太平。参见“櫜弓戢戈”。引《后汉书·隗嚣传》:“驰使四夷,復其爵号。然后还师振旅,櫜弓卧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后汉书·儒林传下·谢该》:“羣凶破殄,始有櫜弓卧鼓之次,宜得名儒,典综礼纪。”
综合释义藏弓息鼓。指战事停息,天下太平。群凶破殄,始有~之次,宜得名儒,典综礼纪。◎《后汉书·儒林传下·谢该》櫜弓卧鼓[gāogōngwògǔ]将弓箭和战鼓收藏起来不用。比喻休战或议和。《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下.谢该传》:「今尚父鹰扬,方叔翰飞,王师电鸷,群凶破殄,始有櫜弓卧鼓之次。」
网友释义【出自】:《后汉书·隗嚣传》:“弛使四夷,复其爵号。然后还师振旅,櫜弓卧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示例】:群凶破殄,始有~之次,宜得名儒,典综礼纪。◎《后汉书·儒林传下·谢该》
汉语大词典藏弓息鼓。谓战事停息,天下太平。《后汉书·隗嚣传》:“驰使四夷,复其爵号。然后还师振旅,櫜弓卧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后汉书·儒林传下·谢该》:“群凶破殄,始有櫜弓卧鼓之次,宜得名儒,典综礼纪。”参见“櫜弓戢戈”。
国语辞典将弓箭和战鼓收藏起来不用。比喻休战或议和。櫜弓卧鼓[gāogōngwògǔ]⒈将弓箭和战鼓收藏起来不用。比喻休战或议和。引《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下·谢该传》:「今尚父鹰扬,方叔翰飞,王师电鸷,群凶破殄,始有櫜弓卧鼓之次。」成语解释櫜弓卧鼓
辞典修订版将弓箭和战鼓收藏起来不用。比喻休战或议和。《后汉书.卷七九.儒林传下.谢该传》:「今尚父鹰扬,方叔翰飞,王师电鸷,群凶破殄,始有櫜弓卧鼓之次。」
出处《后汉书·隗嚣传》:“弛使四夷,复其爵号。然后还师振旅,櫜弓卧鼓。申命百姓,各安其所。”
其他释义藏弓息鼓。指战事停息,天下太平。
1.群凶破殄,始有櫜弓卧鼓之次,宜得名儒,典综礼纪。◎《后汉书·儒林传下·谢该》
读音:gāo
[gāo]
1.收藏盔甲、弓箭的口袋。
2.收藏。
读音:gōng
[gōng]
(1)(名)射箭或发弹丸的器械;在近似弧形的有弹性的木条两端之间系着坚韧的弦;拉开弦后;猛然放手;借弦和弓背的弹力把箭或弹丸射出:~箭|弹~|左右开~。
(2)(名)(~儿)弓子:弹棉花的绷~儿。
(3)(名)丈量地亩的器具;用木头制成;形状略像弓;两端的距离是五尺。也叫步弓。
(4)(量)旧时丈量地亩的计算单位;一弓等于五尺。
(5)(动)使弯曲:~背|~着腰|~着腿坐着。
(6)(Gōnɡ)姓。
读音:wò
[wò]
(1)(动)躺下:~倒|仰~。
(2)(动)动物趴下。
(3)(名)睡觉用的:~具|~室。
读音:gǔ
[gǔ]
(1)(名)(~儿)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铜~|手~|大~|花~。
(2)(名)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
(3)(动)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琴|~掌。
(4)(动)用风箱等扇(风):~风。
(5)(动)发动;振奋:~动|~励|~舞|~起勇气|~足干劲。
(6)(动)凸起;涨大:他~着嘴半天没出声|口袋装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