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越
【拼音】:dài yuè
【注音】:ㄉㄞˋㄩㄝˋ
【结构】:代(左右结构)越(半包围结构)
词语解释《文选.古诗》:'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李善注引《韩诗外传》:'《诗》曰:'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代在北,越在南,后因以'代越'指来自各方的人。
基础解释《文选.古诗》:/'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李善注引《韩诗外传》:/'《诗》曰:/'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代在北,越在南,后因以/'代越/'指来自各方的人。
引证解释⒈代在北,越在南,后因以“代越”指来自各方的人。引《文选·古诗〈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李善注引《韩诗外传》:“《诗》曰:‘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明何景明《发京邑》诗之四:“代越各有性,所愿还其真;胡为去桑梓,欝欝冒风尘!”
网络解释代越代越是汉语词汇,拼音是dàiyuè,出自《韩诗外传》。
综合释义《文选·古诗〈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李善注引《韩诗外传》:“《诗》曰:‘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代在北,越在南,后因以“代越”指来自各方的人。明何景明《发京邑》诗之四:“代越各有性,所愿还其真;胡为去桑梓,欝欝冒风尘!”代越[dàiyuè]
汉语大词典《文选·古诗〈行行重行行〉》:“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李善注引《韩诗外传》:“《诗》曰:‘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代在北,越在南,后因以“代越”指来自各方的人。明何景明《发京邑》诗之四:“代越各有性,所愿还其真;胡为去桑梓,郁郁冒风尘!”
其他释义1.《文选.古诗》:'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李善注引《韩诗外传》:'《诗》曰:'代马依北风,飞鸟栖故巢。'皆不忘本之谓也'。代在北,越在南,后因以'代越'指来自各方的人。
1.以明朝洪武年间先后给予安南的诏令文书为线索,可以考察出明初与古代越南国家关系的大致历史发展过程。
2.汉语被动句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的句型,对越南学生来说是突出的难点。在现代越语中也有被动范畴。
3.举世闻名的越窑青瓷,由原始青瓷演变而来,其渊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越族先民创造的河姆渡文化。
4.他宣称,孙子主张兵行诡道,战国时代越王勾践韬光养晦,只求“和平崛起”,结果吴王上当。
5.报告唯一的主笔白邦瑞曾数度来华参加《孙子兵法》研讨会,并宣称,孙子主张兵行诡道,战国时代越王勾践韬光养晦,结果吴王上当。
6.白邦瑞回美后宣称,孙子主张兵行诡道,战国时代越王勾践韬光养晦,只求“和平崛起”,结果吴王上当。
7.白邦瑞宣称,孙子主张兵行诡道,战国时代越王勾践韬光养晦,只求“和平崛起”,结果吴王上当。
8.孙子主张兵行诡道,战国时代越王勾践韬光养晦,只求“和平崛起”,结果吴王上当。
9.白邦瑞曾数度来华参加《孙子兵法》研讨会,并宣称,孙子主张兵行诡道,战国时代越王勾践韬光养晦,结果吴王上当。
10.年代越久的酒,就越放在酒窖深处,而每逢喝酒的时候,也就从最陈的酒开始,一直到地窖门口的酒变成陈酒。
读音:dài
[dài]
(1)(动)代替、代理:~办。
(2)(名)时代:古~。
(3)(名)辈次:老一~。
(4)(名)历史的分期:汉~。
读音:yuè
[yuè]
1. 度过,超出:越过。越冬。越级。越轨。越权。越境。越位。越狱。越俎代庖。
2. 声音、情感扬起,昂扬:激越。声音清越。
3. 表示程度加深:越发(更加)。越加。越快越好。
4. 消散:“精神劳则越”。
5. 失坠,坠落:陨越。“射其左。越于车下”。
6. 中国古民族名:百越(亦作“百粤”)。
7.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后用作浙江省东部的别称:越剧。越凫楚乙(“乙”,燕子。喻对于同一事物,由于自身条件的局限而作出不同的判断)。
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