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辞
【拼音】:shàn cí
【注音】:ㄕㄢˋㄘˊ
【结构】:善(上下结构)辞(左右结构)
【繁体】:善辭
词语解释犹饰词。善辞[shàncí]⒈犹饰词。
引证解释⒈犹饰词。引《公羊传·庄公八年》:“还者何?善辞也,此灭同姓,何善尔病之也。”《公羊传·僖公五年》:“虞已灭矣,其言执之何?不与灭也。曷为不与灭?灭者亡国之善辞也。”
网络解释善辞善辞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shàncí,是指饰词。
综合释义犹饰词。《公羊传·庄公八年》:“还者何?善辞也,此灭同姓,何善尔病之也。”《公羊传·僖公五年》:“虞已灭矣,其言执之何?不与灭也。曷为不与灭?灭者亡国之善辞也。”善辞[shàncí]犹饰词。《公羊传·庄公八年》:“还者何?善辞也,此灭同姓,何善尔病之也。”
汉语大词典犹饰词。《公羊传·庄公八年》:“还者何?善辞也,此灭同姓,何善尔病之也。”《公羊传·僖公五年》:“虞已灭矣,其言执之何?不与灭也。曷为不与灭?灭者亡国之善辞也。”
其他释义1.犹饰词。
1.不善辞令、厌恶应酬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徜徉于书林之中,游目四顾,俯拾皆友。
2.他生性寡言,不善辞令,可一旦敞开语言的闸门,就有股撞倒南墙不回头的气势。
3.他生性寡言,不善辞令,可一旦敞开语言的闸门,就有股撞倒南墙不回头的气势、他说话直来直去,从不拐弯,发起脾气来,一句话能把人砸个跟头。
4.东方朔,字曼倩,西汉太中大夫,恢谐、幽默、善辞令,古代著名文学家。
5.蔡邕旷世逸才,通经史,善辞赋,书法亦闻名于世,又精通音律,才华横溢,然其在政治上确实非常幼稚。
6.不善辞令、厌恶应酬的人,可以自由自在地徜徉于书林之中,游目四顾,俯拾皆友。[www.chazidian.com/zj-85492/查字典造句网]
7.他生性寡言,不善辞令,可一旦敞开语言的闸门,就有股撞倒南墙不回头的气势。【查字典造句网www.chazidian.com/zj-85492/】
读音:shàn
[shàn]
(1)(形)善良;慈善:~举|~事。
(2)(形)善行;善事:行~。
(3)(形)良好:~策|~本。
(4)(形)友好;和好:友~|亲~。
(5)(形)熟悉:面~。
(6)(形)办好;弄好:~后|~始~终。
(7)(形)擅长;长于:多谋~断。
(8)(形)好好地:~自保重。
(9)(形)容易;易于。
读音:cí
[cí]
(1)(名)优美的语言:~令。
(2)(名)古典文学的一种体裁:楚~。
(3)(动)告别:~行。
(4)(动)不接受;请求离去:~职。
(5)(动)躲避、推托:万死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