摧弦
【拼音】:cuī xián
【注音】:ㄘㄨㄟㄒ一ㄢˊ
【结构】:摧(左右结构)弦(左右结构)
【繁体】:摧絃
词语解释1.相传古代锺子期听俞伯牙弹琴﹐能从琴音里得知伯牙心中想的是高山或是流水。子期死后﹐伯牙绝去琴弦﹐不再弹琴。事见《吕氏春秋.本味》﹑《列子.汤问》。因以'摧弦'为悼念知音的典故。
基础解释相传古代锺子期听俞伯牙弹琴﹐能从琴音里得知伯牙心中想的是高山或是流水。子期死后﹐伯牙绝去琴弦﹐不再弹琴。事见《吕氏春秋.本味》﹑《列子.汤问》。因以/'摧弦/'为悼念知音的典故。
引证解释⒈相传古代锺子期听俞伯牙弹琴,能从琴音里得知伯牙心中想的是高山或是流水。子期死后,伯牙绝去琴弦,不再弹琴。事见《吕氏春秋·本味》、《列子·汤问》。因以“摧絃”为悼念知音的典故。引清王士禛《阅先兄西樵故书泣赋》诗:“痛絶人琴今已矣,牙生从此竟摧絃。”
网络解释摧弦摧弦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cuīxián,是指相传古代锺子期听俞伯牙弹琴,能从琴音里得知伯牙心中想的是高山或是流水。
综合释义相传古代锺子期听俞伯牙弹琴,能从琴音里得知伯牙心中想的是高山或是流水。子期死后,伯牙绝去琴弦,不再弹琴。事见《吕氏春秋·本味》、《列子·汤问》。因以“摧絃”为悼念知音的典故。清王士禛《阅先兄西樵故书泣赋》诗:“痛絶人琴今已矣,牙生从此竟摧絃。”
汉语大词典相传古代钟子期听俞伯牙弹琴,能从琴音里得知伯牙心中想的是高山或是流水。子期死后,伯牙绝去琴弦,不再弹琴。事见《吕氏春秋·本味》、《列子·汤问》。因以“摧弦”为悼念知音的典故。清王士禛《阅先兄西樵故书泣赋》诗:“痛绝人琴今已矣,牙生从此竟摧弦。”
读音:cuī
[cuī]
(动)折断、破坏:~折。
读音:xián
[xián]
(1)(名)弓背两端之间系着的绳状物;有弹性:弓~|箭在~上|改~易辙。
(2)(名)(~儿)乐器上发声的线:管~乐。
(3)(名)〈方〉发条:上~。
(4)(名)直线与圆相交;在圆周内的部分叫弦:正~|余~。
(5)(名)我国古代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