剜肉医疮
【拼音】:wān ròu yī chuāng
【注音】:ㄨㄢㄖㄡˋ一ㄔㄨㄤ
【词性】:成语。
【简体】:剜肉医疮
【繁体】:剜肉醫瘡
词语解释比喻为救眼前之急而采取对己有害的办法。也说剜肉补疮、挖肉补疮。剜肉医疮[wānròuyīchuāng]⒈见“剜肉补疮”。
引证解释⒈见“剜肉补疮”。
国语辞典本指农家为了缴税,忍痛把未抽的丝和未收的谷预先以贱价卖掉,就好像为了医治疮口,而挖掉一块好肉。语本唐.聂夷中〈咏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后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济急,而不顾后果,如:「政府施政的眼光要长远,绝不可剜肉医疮。」也作「疗疮剜肉」、「挖肉补疮」、「剜肉补疮」。剜肉医疮[wānròuyīchuāng]⒈本指农家为了缴税,忍痛把未抽的丝和未收的谷预先以贱价卖掉,就好像为了医治疮口,而挖掉一块好肉。语本唐·聂夷中〈咏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后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济急,而不顾后果。也作「疗疮剜肉@@@挖肉补疮@@@剜肉补疮」。例如:「政府施政的眼光要长远,绝不可剜肉医疮。」近牵萝补屋饮鸩止渴成语解释剜肉医疮
成语词典版修订本参考资料:本指农家为了缴税,忍痛把未抽的丝和未收的谷预先以贱价卖掉,就好像为了医治疮口,而挖掉一块好肉。语本唐˙聂夷中˙咏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后比喻用有害的方法济急,而不顾后果,如:政府施政的眼光要长远,绝不可剜肉医疮。亦作疗疮剜肉、挖肉补疮、剜肉补疮。
其他解释挖去肉以疗疮也。按,二月卖丝,五月粜榖,均属未至其时,今谓但救目前之急,而不暇为后来计者,亦引用之。唐、聂夷中〈伤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榖。医得眼前疮,剜郤心头肉。」
出处唐·聂夷中《伤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其他释义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1.嘉靖加派一百八两八钱七分,万历加派七百三十五两五钱五分,俱系宗室日繁,剜肉医疮。
2.华夏中毒了,长疮了,我们必须趁着鲜卑大乱自顾不睱之际,放血疗毒,剜肉医疮,解决华夏所有的内忧之祸。
3.为了节能而断能,权力思维还真有种“断臂疗伤”、“剜肉医疮”的魄力。
4.不过,整顿吏治很多时候需要“剜肉医疮”的勇力。
5.此举在仁良德心里,叫剜肉医疮似乎更恰当一些,因为在他眼里,小儿子仁东河根本就算不上重要的棋子车,而是一个不成器令父母忧心的疮。
6.说到底,掐除形式主义的“虚花”,就是在自己身上下刀子,就是剜肉医疮,痛感愈真切,效果愈明显。
7.唯一的办法是在这些负面状态没有彻底发作之前咬牙战斗,这同样也是剜肉医疮的行为,其结果只能是加重伤情。
8.“中国式小便”不止需要“面壁思过”,更应尝试“剜肉医疮”。
9.不过,整顿吏治很多时候需要“剜肉医疮”的勇力。(https://www.chazidian.com/zj-82238/剜肉医疮造句)
读音:wān
[wān]
(动)(用刀子等)挖。
读音:ròu
[ròu]
(1)(名)人或动物体内接近皮的柔韧的物质。某些动物的肉可以吃。
(2)(名)某些瓜果里可以吃的部分:枣~|冬瓜~厚。
(3)(形)〈方〉不脆;不酥:~瓤儿西瓜。
(4)(形)〈方〉性子缓慢;动作迟钝:~脾气。
读音:yī
[yī]
(1)(名)医生:名~|兽~|太~|巫~。
(2)(名)医学:中~。
(3)(动)医治:把我的病~好了。
读音:chuāng
[chuāng]
(1)(名)通常称皮肤发生溃烂的疾病:生~。
(2)(名)外伤: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