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大夜
【拼音】:bàn dà yè
【注音】:ㄅㄢˋㄉㄚˋ一ㄝˋ
【结构】:伴(左右结构)大(独体结构)夜(上下结构)
【简体】:伴大夜
【繁体】:伴大夜
词语解释1.旧俗,人初死之夕或出殡前一夕,用乐人彻夜奏乐,谓之伴大夜。伴大夜[bàndàyè]⒈旧俗,人初死之夕或出殡前一夕,用乐人彻夜奏乐,谓之伴大夜。
基础解释旧俗,人初死之夕或出殡前一夕,用乐人彻夜奏乐,谓之伴大夜。
引证解释⒈旧俗,人初死之夕或出殡前一夕,用乐人彻夜奏乐,谓之伴大夜。清顾张思《土风录》卷二:“乡里人初死之夕,用乐人彻夜,名曰‘伴大夜’。案‘大夜’二字亦有出。引庾子山《步陆逞神道碑》:‘爰在盛年,先从大夜。’即古诗所云长夜也。”清翟灏《通俗编·仪节》引《咫闻录》:“杭俗出殯前一夕,大家则唱戏宴客,谓之煖丧。吴中小民家,亦用鼓乐竟夜,亲邻毕集,谓之伴大夜。”
综合释义旧俗,人初死之夕或出殡前一夕,用乐人彻夜奏乐,谓之伴大夜。清顾张思《土风录》卷二:“乡里人初死之夕,用乐人彻夜,名曰‘伴大夜’。案‘大夜’二字亦有出。庾子山《步陆逞神道碑》:‘爰在盛年,先从大夜。’即古诗所云长夜也。”清翟灏《通俗编·仪节》引《咫闻录》:“杭俗出殯前一夕,大家则唱戏宴客,谓之煖丧。吴中小民家,亦用鼓乐竟夜,亲邻毕集,谓之伴大夜。”
汉语大词典旧俗,人初死之夕或出殡前一夕,用乐人彻夜奏乐,谓之伴大夜。清顾张思《土风录》卷二:“乡里人初死之夕,用乐人彻夜,名曰‘伴大夜’。案‘大夜’二字亦有出。庾子山《步陆逞神道碑》:‘爰在盛年,先从大夜。’即古诗所云长夜也。”清翟灏《通俗编·仪节》引《咫闻录》:“杭俗出殡前一夕,大家则唱戏宴客,谓之煖丧。吴中小民家,亦用鼓乐竟夜,亲邻毕集,谓之伴大夜。”
国语辞典人初死之时,家属中要彻夜有人守在灵柩边,称为「伴大夜」。伴大夜[bàndàyè]⒈人初死之时,家属中要彻夜有人守在灵柩边,称为「伴大夜」。
其他解释1.僧家于荼毘之前夜,大众伴灵,终宵不寐,谓之伴大夜,亦曰伴夜。《大监清规》:「入灭后第三日荼毘,先第二日晚夜名大夜,大夜之义,谓只此一夜之留,明日出而不归也。故殷懃供养,小师围绕,终夜不寐,名曰伴夜,唯诵《金刚经》鸣磬。」
读音:bàn
[bàn]
(1)(名)(~儿)同伴:搭个~儿|结~同行。
(2)(动)陪伴;随同:~奏|~唱|~郎|~娘。
读音:dà,dài
[dà]
[ dà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 dài ]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 tài ]1. 古通“太”。
2. 古通“泰”。
读音:yè
[yè]
(1)(名)从天黑到天亮的一段时间(跟‘日’或‘昼’相对):~晚|白天黑~|三天三~。
(2)(名)〈方〉指天黑;入夜:天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