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避汤火
【拼音】:bù bì tāng huǒ
【注音】:ㄅㄨˋㄅ一ˋㄊㄤㄏㄨㄛˇ
【词性】:成语。
【繁体】:不避湯火
词语解释指不畏凶险。亦作:不避水火不避汤火[bùbìtānghuǒ]⒈指不畏凶险。亦作:不避水火。
基础解释指不畏凶险。亦作:[[不避水火]]
引证解释⒈指不畏凶险。引《史记·货殖列传》:“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亦作“不避水火”。《水浒传》第五八回:“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但请尽説不妨,便当不避水火,力为解救,与汝相助。”⒈指不畏凶险。引《史记·货殖列传》:“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亦作“不避水火”。《水浒传》第五八回:“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但请尽説不妨,便当不避水火,力为解救,与汝相助。”成语解释不避汤火
汉语大词典指不畏凶险。《史记·货殖列传》:“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亦作“不避水火”。《水浒传》第五八回:“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但请尽说不妨,便当不避水火,力为解救,与汝相助。”
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
其他释义指不畏凶险。
1.战士们不避汤火,奋勇前进。
2.故壮士从军,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灾难者,为重赏使也。(https://www.chazidian.com/zj-26203/造句网)
读音:bù
[bù]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bì
[bì]
(1)(动)躲开;避免:~难|~暑。
(2)(动)防止:~雷针。
读音:tāng,shāng
[tāng]
[ tāng ]1. 热水:汤雪。赴汤蹈火。扬汤止沸。
2. 煮东西的汁液:米汤。参(
)汤。3. 烹调后汁特别多的食物:鸡汤。菜汤。清汤。
4. 专指温泉(现多用于地名):汤泉(温泉)。汤山(在中国北京市)。
5. 中药的剂型:汤剂。汤药。
6. 姓。
[ shāng ]1. 〔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如“河水汤汤”,“浩浩汤汤”。
2. (湯)
读音:huǒ
[huǒ]
(1)(~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
(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
(3)火气:上~|败~。
(4)形容红色:~红|~鸡。
(5)比喻紧急:~速|~急。
(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
(7)同“伙”。
(8)(Huǒ)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