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头奴
【拼音】:jiān tóu nú
【注音】:ㄐ一ㄢㄊㄡˊㄋㄨˊ
【结构】:尖(上下结构)头(独体结构)奴(左右结构)
【繁体】:尖頭奴
词语解释北魏古弼以聪敏正直为太宗所嘉﹐赐名曰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一日诏以肥马给骑人﹐弼命给弱者。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见《魏书.古弼传》。后遂以'尖头奴'为毛笔的代称。尖头奴[jiāntóunú]⒈北魏古弼以聪敏正直为太宗所嘉,赐名曰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一日诏以肥马给骑人,弼命给弱者。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见《魏书·古弼传》。后遂以“尖头奴”为毛笔的代称。
基础解释毛笔的代称。
引证解释⒈北魏古弼以聪敏正直为太宗所嘉,赐名曰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一日诏以肥马给骑人,弼命给弱者。引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臺,先斩此奴!”见《魏书·古弼传》。后遂以“尖头奴”为毛笔的代称。宋杨适《绝句》:“尖头奴有五兄弟,十八公生四客卿。”亦省称“尖奴”。金元好问《刘远笔》诗:“三钱鷄毛吐皇坟,尖奴定能张吾军。”
网络解释尖头奴尖头奴是指毛笔的代称,词语出处《魏书·古弼传》。
综合释义北魏古弼以聪敏正直为太宗所嘉,赐名曰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一日诏以肥马给骑人,弼命给弱者。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臺,先斩此奴!”见《魏书·古弼传》。后遂以“尖头奴”为毛笔的代称。宋杨适《绝句》:“尖头奴有五兄弟,十八公生四客卿。”亦省称“尖奴”。金元好问《刘远笔》诗:“三钱鷄毛吐皇坟,尖奴定能张吾军。”为毛笔的代称。北魏古弼以聪敏正直为太宗所嘉﹐赐名曰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一日诏以肥马给骑人﹐弼命给弱者。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见《魏书.古弼传》
汉语大词典北魏古弼以聪敏正直为太宗所嘉,赐名曰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一日诏以肥马给骑人,弼命给弱者。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见《魏书·古弼传》。后遂以“尖头奴”为毛笔的代称。宋杨适《绝句》:“尖头奴有五兄弟,十八公生四客卿。”亦省称“尖奴”。金元好问《刘远笔》诗:“三钱鸡毛吐皇坟,尖奴定能张吾军。”
其他释义1.北魏古弼以聪敏正直为太宗所嘉﹐赐名曰笔﹐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一日诏以肥马给骑人﹐弼命给弱者。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见《魏书.古弼传》。后遂以'尖头奴'为毛笔的代称。
读音:jiān
[jiān]
(1)(形)(基本义)末端细小;尖锐:把铅笔削~|~下巴颏儿。
(2)(形)声音高而细:~声~气|~嗓子。
(3)(形)(耳、目)灵敏:眼~|耳朵~。
(4)(动)使嗓音高而细:~着嗓子喊。
(5)(名)(~儿)物体锐利的末端或细小的头儿:笔~儿|针~儿|刀~儿|塔~。
(6)(名)(~儿)出类拔萃的人或物品:~儿货|姐妹三个里头数她是个~子。
读音:tóu,tou
[tóu]
[ tóu ]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梳~。平~。分~。你的脸形留这种~不合适。
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笔~儿。中间粗,两~儿细。
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儿。提个~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儿啊!
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儿。蜡~儿。铅笔~儿。
6.头目:李~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儿。
7.方面:他们是一~儿的。心挂两~。
8.第一:~等。~号。
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车。~马。~羊。
10.姓。
[ tou ]1.(~儿)名词后缀。 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石~。骨~。舌~。罐~。苗~。b)接于动词词根:念~。扣~。饶~。嚼~儿。看~儿。听~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甜~儿。
2.方位词后缀:上~。下~。前~。后~。里~。外~。
读音:nú
[nú]
(1)(名)受剥削阶级压迫、剥削、役使而没有自由的人:家~|农~|亡国~。
(2)(名)青年女子自称(多见于早期白话):~家。
(3)(动)像对待奴隶一样地蹂躏、使用:~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