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微
【拼音】:hū wēi
【注音】:ㄏㄨㄨㄟ
【结构】:忽(上下结构)微(左中右结构)
词语解释忽微hūwēi。(1)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十的百万分之一。忽微[hūwēi]⒈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十的百万分之一。例祸患常积于忽微。——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英trifle;minormatter;pettything;minimal;minuscule;
基础解释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十的百万分之一。
引证解释⒈古代极小的度量单位名。引《汉书·律历志上》:“銖者,物繇忽微始,至於成著,可殊异也。”清黄宗羲《答刘伯绳问律吕书》:“其釐之积,便奇零而为忽微矣。”⒉极言细微。引唐郑棨《开天传信记》:“发於忽微,形於音声,播於歌咏,见之於人事。”《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网络解释忽微忽微,读音hūwēi,汉语词语,指微小的事。
综合释义古代极小的度量单位名。《汉书·律历志上》:“銖者,物繇忽微始,至於成著,可殊异也。”清黄宗羲《答刘伯绳问律吕书》:“其釐之积,便奇零而为忽微矣。”极言细微。唐郑棨《开天传信记》:“发於忽微,形於音声,播於歌咏,见之於人事。”《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於忽微,而智勇多困於所溺,岂独伶人也哉!”忽微[hūwēi]忽微,读音hūwēi,汉语词语,指微小的事。祸患常积于忽微。——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网友释义忽微,读音hūwēi,汉语词语,指微小的事。
汉语大词典(1).古代极小的度量单位名。《汉书·律历志上》:“铢者,物繇忽微始,至于成著,可殊异也。”清黄宗羲《答刘伯绳问律吕书》:“其釐之积,便奇零而为忽微矣。”(2).极言细微。唐郑棨《开天传信记》:“发于忽微,形于音声,播于歌咏,见之于人事。”《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国语辞典形容极其微细。忽微[hūwéi]⒈形容极其微细。引《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及黄钟为宫,则太族、姑洗、林钟、南吕皆以正声应,无有忽微。」英语minusculequantity,minormatter
其他释义1.古代极小的度量单位名。2.极言细微。
1.学雷锋,乐助人。每日善,不忽微。不求功,不为名。勤劳作,多奉献。雷锋日,祝福你:心灵美,品性高,身常修,百福集,性常养,浩气存。
2.祸患常积于忽微,企业的风险往往会引发危机,特别是财务危机。
3.对于广大的创业者来说做好财务预警工作,防患于忽微之时无疑有利于帮助他们的企业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并最终发展壮大。
4.“辨忽微于毫芒,察迹象于疑似”,成功的教学往往在于细微处见精神显功力。
5.候选网自动搜寻器用所有的基因去计算被扰的反应径或网的显著性,以消除因忽微阵实验中的非显著差表现基因而遗失任何重要资讯的情形。
6.“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积羽沉舟,群轻折轴”、“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7.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8.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9.天下之事,患常生于忽微,而志戒于渐习。程颢
10.祸患可销于未萌,祸患常识于忽微。
读音:hū
[hū]
(1)(副)不注意:~略|~视|疏~。
(2)(副)忽而:天气~冷~热|油灯被风吹得~明~暗。
(3)(量)(某些计量单位的)十万分之一:~米。
(4)(量)计量单位名称。ɑ)长度;十忽等于一丝。b)重量;十忽等于一丝。
读音:wēi
[wēi]
(1)(形)细小;轻微:~小|~弱。
(2)(形)(某些计量单位的)一百万分之一:~米|~分。
(3)(形)衰落:寒~|低~。
(4)(形)精深奥妙:~观|~言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