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对
【拼音】:yán duì
【注音】:一ㄢˊㄉㄨㄟˋ
【结构】:言(独体结构)对(左右结构)
【简体】:言对
【繁体】:言對
词语解释1.晤面交谈﹔应对。2.指不用典故的对偶句。言对[yánduì]⒈晤面交谈;应对。⒉指不用典故的对偶句。
基础解释晤面交谈﹔应对。指不用典故的对偶句。
引证解释⒈晤面交谈;应对。引南朝宋谢灵运《答纲琳二法师书》:“无由言对,执笔长怀。”南朝宋何承天《重答宗居士书》:“未缘言对,聊以代面。”《南史·蔡兴宗传》:“兴宗奇其言对,命释缚。”⒉指不用典故的对偶句。引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丽辞》:“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长卿《上林赋》云:‘修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此言对之类也。”王力《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拿今天的话来说,言对就是不用典故,事对就是用典故。”
网络解释言对言对,意思是晤面交谈。
综合释义晤面交谈;应对。南朝宋谢灵运《答纲琳二法师书》:“无由言对,执笔长怀。”南朝宋何承天《重答宗居士书》:“未缘言对,聊以代面。”《南史·蔡兴宗传》:“兴宗奇其言对,命释缚。”指不用典故的对偶句。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丽辞》:“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长卿《上林赋》云:‘修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此言对之类也。”王力《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拿今天的话来说,言对就是不用典故,事对就是用典故。”言对[yánduì]晤谈。南朝宋.何承天〈重答宗居士书〉:「末缘言对,聊以代面。」一种对偶。不用典故,出于文人想像,以自铸新词相对的偶句。如《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修容乎礼园,翶翔乎书圃。」
汉语大词典(1).晤面交谈;应对。南朝宋谢灵运《答纲琳二法师书》:“无由言对,执笔长怀。”南朝宋何承天《重答宗居士书》:“未缘言对,聊以代面。”《南史·蔡兴宗传》:“兴宗奇其言对,命释缚。”(2).指不用典故的对偶句。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丽辞》:“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长卿《上林赋》云:‘修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此言对之类也。”王力《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拿今天的话来说,言对就是不用典故,事对就是用典故。”
国语辞典晤谈。言对[yánduì]⒈晤谈。引南朝宋·何承天〈重答宗居士书〉:「末缘言对,聊以代面。」⒉一种对偶。不用典故,出于文人想像,以自铸新词相对的偶句。引如《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修容乎礼园,翶翔乎书圃。」
辞典修订版晤谈。南朝宋.何承天〈重答宗居士书〉:「末缘言对,聊以代面。」一种对偶。不用典故,出于文人想像,以自铸新词相对的偶句。如《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修容乎礼园,翶翔乎书圃。」
近义词 面对
1.在他即将要走的那个晚上,我在床上辗转反侧,尝试着组织一些语言对他说,但脑子一片空白。
2.笔尖还在骚动着,轻描淡写地诉说着过去,如今,却多了些无言对白,少了些争执。
3.虽然这是一个小案件,但这个案子性质恶劣的是白某动员强大关系网,到南昌市检察院、青山湖区检察院告办案人员的黑状,编造谎言对办案人员进。
4.王伟忠毫不讳言对他的欣赏,更将其视作自己公司的接班人。
5.这句名言对云烨触动极大,离开左武卫这个鲍鱼之肆必须提上日程。
6.事实上,英汉两种语言对同一本体的设喻有同有异。
7.可您不能轻信小人之言,对臣妾弃之敝屣啊!
8.美丽玫瑰花,心愿内里藏。送给知音人,相知又相傍。今生只为你,誓言对你讲。花朵会枯萎,爱情不变样。愿你收下这份情,你我幸福长!
9.戴惟思为新版写的导言?对勃朗特的生活及这部经典小说?鞭辟入里?见解深厚。
10.月儿圆又圆,思念藏心间;满纸肺腑言,对酒诗百篇;拨开窗前月,千里共婵娟;桂香已飘远,捎来问和愿;翩翩祥云来,映你福无边。中秋佳节,祝你心欢!
读音:yán
[yán]
(1)(名)话:~语|语~|格~。
(2)(动)说:~之有理|畅所欲~。
(3)(量)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五~诗。
(4)姓。
读音:duì
[duì]
(1)(名)对子:喜~。
(2)(动)回答:~答如流。
(3)(动)向着、朝着:枪口~着敌人。
(4)(动)对待:~事不~人。
(5)(动)使两个东西配合或接触:~个火儿。
(6)(动)照着样检查:校~。
(7)(动)调整使合于一定标准:~时间。
(8)(动)搀和(多指液体):汤里~点水。
(9)(动)平均分成两份:~半儿。
(10)(形)对面的;敌对的:~手。
(11)(形)正确、正常、适合:这话很~。
(12)(量)双:一~杯子。
(13)(介)朝、向;用法跟“对于”差不多:~困难不能屈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