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调
【拼音】:fù diào
【注音】:ㄈㄨˋㄉ一ㄠˋ
【结构】:赋(左右结构)调(左右结构)
【繁体】:賦調
词语解释赋税。调为古代税收的一种。赋调[fùdiào]⒈赋税。调为古代税收的一种。
引证解释⒈赋税。调为古代税收的一种。引《后汉书·刘虞传》:“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餘,以给足之。”宋苏轼《徐州谢奖谕表》:“既蠲免其赋调,又饮食其饥寒。”清叶廷琯《吹网录·三河县辽碑》:“户版颇多,赋调益大。”
网络解释赋调赋调,是一个汉语词汇,
释义赋税。
综合释义赋税。调为古代税收的一种。《后汉书·刘虞传》:“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餘,以给足之。”宋苏轼《徐州谢奖谕表》:“既蠲免其赋调,又饮食其饥寒。”清叶廷琯《吹网录·三河县辽碑》:“户版颇多,赋调益大。”调为古代税收的一种。
汉语大词典赋税。调为古代税收的一种。《后汉书·刘虞传》:“旧幽部应接荒外,资费甚广,岁常割青冀赋调二亿有馀,以给足之。”宋苏轼《徐州谢奖谕表》:“既蠲免其赋调,又饮食其饥寒。”清叶廷琯《吹网录·三河县辽碑》:“户版颇多,赋调益大。”
其他释义1.赋税。调为古代税收的一种。
1.臣辄奉宣诏命,导扬思化,复其社稷,安其闾伍,舍其赋调,弛其征役,训之德礼以移其风,示之轨仪以易其俗,百姓欣欣,人怀逸豫,后来其苏,义无以过。
读音:fù
[fù]
(1)(动)(上对下)交给:~予。
(2)(名)旧指田地税:田~|~税。
(3)(名)我国古代文体;盛行于汉魏六朝;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4)(动)做(诗、词):~诗一首。
读音:tiáo,diào
[diào]
[ tiáo ]1. 搭配均匀,配合适当:调和。调谐。风调雨顺。饮食失调。
2. 使搭配均匀,使协调:调配。调味。
3. 调停使和解(调解双方关系):调停。调处。
4. 调剂:以临万货,以调盈虚。
5. 调理使康复:调养。调摄。
6. 调教;训练:有膂力,善调鹰隼。
7. 挑逗;戏弄:调笑。调情。调戏。酒后相调。
[ diào ]1. 乐曲;乐谱:曲调。采菱调。
2. 乐曲定音的基调或音阶:C大调。五声调式。
3. 语音上的声调:调号。调类。
4. 说话的腔调:南腔北调。
5. 口气;论调:一副教训人的调。两人人的发言是一个调。
6. 人所蕴含或显露出来的风格、才情、气质:情调。格调。
7. 选调;提拨:从基层调选干部。
8. 调动:岗位调整。
9. 征集;征调:调有余补不足。
10. 调查:调研。内查外调。
11. 提取、调取(文件、档案等):调档。
12. 调换:调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