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面悛心
【拼音】:gé miàn quān xīn
【注音】:ㄍㄜˊㄇ一ㄢˋㄑㄨㄢㄒ一ㄣ
【词性】:成语。
词语解释革面悛心gémiànquānxīn。(1)痛改前非,弃旧图新。亦作“洗心革面”。革面悛心[gémiànquānxīn]⒈见“革面洗心”。
基础解释意思是比喻彻底改过,重新做人;同“革面洗心”。
引证解释⒈见“革面洗心”。⒈见“革面洗心”。成语解释革面悛心
汉语大词典见“革面洗心”。《汉语大词典》:革面洗心 拼音:gémiànxǐxīn《易·革》:“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又《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后以“革面洗心”比喻彻底悔改。宋苏轼《乞约鬼章讨阿里骨札子》:“阿里骨凶狡反覆,必无革面洗心之理。”清林则徐《会饬查验新到外船货物勾量水痕札》:“各国夷人共闻共见,自必革面洗心,恪遵功令。”克非《春潮急》三十:“只要肯改变立场,真诚地革面洗心……前途仍然是有的。”亦作“革面悛心”、“革面革心”。唐刘禹锡《代谢赴行营表》:“以忠义感胁从之伍,以含弘安反侧之徒。革面悛心,期乎不日。”明杨慎《送薛曲泉之镇雄勘夷手卷词》:“笑鄙夫畏首畏尾,蔚蔚九变豹,俾心人革面革心,惠我无私。”
出处唐·刘禹锡《代谢赴行营表》:“以忠义感胁从之伍,以含弘安反侧之徒。革面悛心,期乎不日。”
其他释义比喻彻底改过,重新做人。同“革面洗心”。
读音:gé,jí
[gé]
[ gé ]1.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皮革。革履(皮鞋)。革囊。
2.改变:革新。革命。改革。变革。
3.取消,除掉:革除。革职。革故鼎新(去除旧的,建立新的)。
4.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如鼓等。
5.姓。
[ jí ]1.(病)危急
读音:miàn
[miàn]
(1)(名)头的前部;脸:~孔。
(2)(动)向着:背山~水。
(3)(名)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地~|桌~|~儿。
(4)(动)当面:~谈|~洽。
(5)(名)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的正面:鞋~|~儿。
(6)(名)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平~|~积。
(7)(名)部位或方面:正~|片~。
(8)(助)方位词后缀:上~|前~|外~|西~。
(9)(量)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镜子。
(10)(量)用于会见的次数:一~镜子。
(11)(名)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豆~。
(12)(名)(~儿)粉末:药~儿。
(13)(名)面条:挂~|切~。
(14)(形)〈方〉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瓜。
读音:quān
[quān]
(动)〈书〉悔改:怙恶不~(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读音:xīn
[xīn]
(1)(名)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也叫心脏:~博|~跳。
(2)(名)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思|~得|用~|谈~|一~一意。
(3)(名)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圆~|重~|灯~。
(4)(名)二十八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