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比
【拼音】:zhōng bǐ
【注音】:ㄓㄨㄥㄅ一ˇ
【结构】:中(独体结构)比(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明·清盛行的八股文中间部分的一段。中比[zhōngbǐ]⒈明·清盛行的八股文中间部分的一段。
基础解释明清盛行的八股文中间部分的一段。
引证解释⒈明清盛行的八股文中间部分的一段。引马南邨《燕山夜话·八股余孽》:“每一篇八股文章,总得有几个部分。在‘题前’的部分,有‘破题’、‘承题’、‘起讲’、‘领讲’等段落;中间‘八比’的部分,则有‘起比’、‘中比’、‘后比’、‘束比’等主要的几个大段落;末尾又有‘落下’一段,以结束全文。”
综合释义明清盛行的八股文中间部分的一段。马南邨《燕山夜话·八股余孽》:“每一篇八股文章,总得有几个部分。在‘题前’的部分,有‘破题’、‘承题’、‘起讲’、‘领讲’等段落;中间‘八比’的部分,则有‘起比’、‘中比’、‘后比’、‘束比’等主要的几个大段落;末尾又有‘落下’一段,以结束全文。”
汉语大词典明清盛行的八股文中间部分的一段。马南村《燕山夜话·八股余孽》:“每一篇八股文章,总得有几个部分。在‘题前’的部分,有‘破题’、‘承题’、‘起讲’、‘领讲’等段落;中间‘八比’的部分,则有‘起比’、‘中比’、‘后比’、‘束比’等主要的几个大段落;末尾又有‘落下’一段,以结束全文。”
其他释义1.明清盛行的八股文中间部分的一段。
1.岑参咏嘉州诗,虽然在其创作的诗歌中比例不大,却鲜明地反映出其诗歌创作黯淡低沉、廖落失意的一面。
2.高大的船身仿佛一座巨型碉楼,原本在众人眼中比较大的货船,在冥渊号面前,就仿佛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躺在一个大人的脚底,完全不成比例。
3.中文著作几乎不可缺少的序跋在西文学术论著中现在并不常见,而西文论著中比较常见的献辞和谢辞在中文论著中单独列出也是非常罕见的。
4.有数据表示,苏打水里的蔗糖会增加减肥餐中的高蛋白从而提升结石的机会,尤其在十几岁的青少年中比较普遍。
5.用于从多种项目中比较发行的工作产品,以生产可交付使用的发行版本。
6.我们班级中比比皆是高才生。
7.这一未配对电子使得原子自身像自旋的磁铁棒一样,在磁性环境中比旋进的原子核的强度高了三个级别。
8.在职场中,比学历、背景及工作经验更加重要的,是品质与才干。
9.辜鸿铭在西方文学家中喜欢引述华兹华斯,在中国文论家中比较欣赏袁枚,但对这两个文学家的某些持论都十分不以为然,因为他们都在一定意义上注重文学形式,贬抑文学道德本体内涵的价值,这样的观念无论如何难以为辜鸿铭所接受。
10.他用象声词给手中比划的动作配音,笨拙地模仿恶龙中剑倒下的姿势,然后摆了个趾高气昂的样子,显示自己是屠龙的英雄。
读音:zhōng,zhòng
[zhōng]
[ zhōng ]1.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中心。当(dàng)中。中原。中华。
2.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中。房中。中饱。
3.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中辍(中途停止进行)。中等。中流砥柱。
4.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中。
5. 特指“中国”:中式。中文。
6. 适于,合于:中看。
[ zhòng ]1. 恰好合上:中选。中奖。中意(会意,满意)。
2. 受到,遭受:中毒。中计。
3. 科举考试被录取:中举。中状元。
读音:bǐ
[bǐ]
(1)(动)比较;较量:~武|~干劲。
(2)(动)能够相比:坚~金石。
(3)(动)比画:连说带~。
(4)(动)对着;向着:民兵用枪~着特务。
(5)(动)仿照:~着葫芦画瓢(比喻模仿着做事)。
(6)(动)比方;比喻:把帝国主义~作纸老虎。
(7)(动)比较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这里小麦和水稻的产量约为一与四之~。
(8)(动)表示比赛双方得分的对比:甲队以二~一胜乙队。
(9)(介)用来比较性状和程度的差别:他~我强。
(10)(旧读bì)〈书〉(动)紧靠;挨着:~肩|鳞次栉~。
(11)(旧读bì)〈书〉(动)依附;勾结:朋~为奸。
(12)(旧读bì)〈书〉(副)近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