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荒
【拼音】:táo huāng
【注音】:ㄊㄠˊㄏㄨㄤ
【词性】:动词。
【结构】:逃(半包围结构)荒(上下结构)
【简体】:逃荒
【繁体】:逃荒
词语解释逃荒táohuāng。(1)因灾荒而流落他乡去谋生。逃荒[táohuāng]⒈因灾荒而流落他乡去谋生。英getawayfromafamine-strickenarea;escapethefamine;
基础解释为躲避灾荒而到外地谋生。
引证解释⒈逃避灾荒;遇到灾荒而逃到外地谋生。引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刘姓》:“彼鄙琐不足道,我请如数相赠。若能逃荒,又全夫妇,不更佳耶?”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二五章:“我从小就跟我爹逃荒到凤凰堡来。”
网络解释逃荒逃荒,指旧时遇到荒年,无法生活,逃到异乡去求食。
汉语大词典逃避灾荒;遇到灾荒而逃到外地谋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刘姓》:“彼鄙琐不足道,我请如数相赠。若能逃荒,又全夫妇,不更佳耶?”魏巍《东方》第四部第二五章:“我从小就跟我爹逃荒到凤凰堡来。”
国语辞典因饥馑而逃往他处谋生。逃荒[táohuāng]⒈因饥馑而逃往他处谋生。引《儒林外史·第一回》:「这是些逃荒的百姓,官府又不管,只得四散觅食。」英语toescapefromafamine,togetawayfromafamine-strickenregion德语wegeneinerHungersnotdieHeimatverlassen(V)
辞典修订版因饥馑而逃往他处谋生。《儒林外史.第一回》:「这是些逃荒的百姓,官府又不管,只得四散觅食。」
辞典简编版因饥荒而逃往他处谋生。 【造句】此地经年久旱不雨,农作物无法栽种,人们只好逃荒到他处去。
法语quitter une région éprouvée par la famine
其他释义1.逃避灾荒;遇到灾荒而逃到外地谋生。
1.哎呀!大妹子,这南来北往的,逃荒要饭的,天天打我这儿路过,我这点儿小生意哪打兑得起呀……
2.难忘九一八,日寇铁蹄踏中华,哀鸿遍野山河破,逃荒躲难何为家;难忘九一八,烈士陵园献鲜花,抗击日寇洒热血,为国捐躯功劳大;难忘九一八,以史为鉴莫托大,国耻之日心犹恨,中华。
3.“他变蛇、变酒的本领是早年跟一位从河南逃荒到江西的耍把戏的老头子那里学来的,”这位邻居记得,王林曾让那个老头子在自己家里住了好些日子。
4.连年大旱,百姓们蝉腹龟肠,不得不离乡背井去逃荒。
5.那时在西青道上常看到逃荒的氓流和杵棍的乞丐,农民赶着大马车、小驴车颠簸着在坑洼不平的路上走过,发出吱呀吱呀的声响。
6.旧社会,逃荒的灾民,个个面如菜色,骨瘦如柴。
7.清朝末年,山东农民冯青山随着逃荒的难民队伍进入京城。
8.他们一路上随便找些农庄佃户、作坊店肆打个长、短工也不至于逃荒至此,他们不如说更象是躲灾避难的倒更让人信服。
9.解放前,我的家乡一遇到洪涝灾害,村民们便扶老携幼,四处逃荒。
10.之后又有从山西来的逃荒者,田道行大发慈悲,高价购买了邻村的土地租给他们,这样,小小的大东村竟有了四、五种方言。
读音:táo
[táo]
(1)(动)逃跑;逃走:~奔|~窜。
(2)(动)逃避:~税|~学。
读音:huāng
[huāng]
1. 年成不好,收成不好:荒年。灾荒。防荒。备荒。
2. 长满野草,或无人耕种:荒芜。荒地。开荒。
3. 废弃:荒废。荒疏。荒置。业精于勤,荒于嬉。
4. 冷落偏僻:荒村。荒郊。荒落(
)(a.荒凉冷落;b.荒疏衰退)。荒颓。5. 严重缺乏,不够用:煤荒。
6. 不实在的,不正确的:荒信。荒唐(a.浮夸,不实在;b.行为放荡。“唐”均读轻声)。
7. 放纵,迷乱:荒淫。荒腆(沉湎于酒)。
8. 远,边远的地方:荒远。荒遐。八荒。
9. 扩大:“天作高山大王荒之”。
10. 包有:“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
11. 工业上指没有经过精细加工的:荒子(毛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