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伏
【拼音】:qiū fú
【结构】:秋(左右结构)伏(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末伏亦称秋伏。秋伏[qiūfú]⒈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末伏亦称秋伏。
引证解释⒈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末伏亦称秋伏。引唐曹松《夏日东斋》诗:“三庚到秋伏,偶来松槛立。”
汉语大词典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末伏亦称秋伏。唐曹松《夏日东斋》诗:“三庚到秋伏,偶来松槛立。”
其他释义1.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末伏亦称秋伏。
读音:qiū
[qiū]
(1)(名)秋季:深~|~风|~雨。
(2)(名)庄稼成熟或成熟时节:麦~|大~。
(3)(名)指一年的时间:一日不见;如隔三~。
(4)(名)指某个时期(多指不好的):多事之~|危急存亡之~。
(5)(名)姓。
读音:fú
[fú]
(1)(动)身体向前靠在物体上;趴:~案。
(2)(动)低下去:起~|此起彼~。
(3)(动)隐藏:潜~|~击|昼~夜出。
(4)(名)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伏天:入~|初~|三~天。
(5)(动)屈服;低头承认:~输|~罪。
(6)(动)使屈服;降伏:降龙~虎。
(7)(Fú)姓。
(8)伏特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