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素
【拼音】:guān yīn sù
【注音】:ㄍㄨㄢ一ㄣㄙㄨˋ
【结构】:观(左右结构)音(上下结构)素(上下结构)
【简体】:观音素
【繁体】:觀音素
词语解释旧时苏州地方风俗,自农历二月初一持斋至十九日观音生日为止,称为观音素。观音素[guānyīnsù]⒈旧时苏州地方风俗,自农历二月初一持斋至十九日观音生日为止,称为观音素。
引证解释⒈旧时苏州地方风俗,自农历二月初一持斋至十九日观音生日为止,称为观音素。引《吴县志·风俗一》:“十九日观音诞,僧尼建佛会,妇女炷香膜拜者尤众,自二月朔持斋,至是日止,俗呼观音素。六月、九月亦如之。”
网络解释观音素特点:观音素,中垂叶,叶幅宽阔,叶形曲线优美,球茎大,一茎3-5叶,光泽佳,繁殖容易。花瓣肥阔,色净绿,花茎出架,一茎5-10花,开花性良好,浓香,颇受大众喜爱。
综合释义旧时苏州地方风俗,自农历二月初一持斋至十九日观音生日为止,称为观音素。《吴县志·风俗一》:“十九日观音诞,僧尼建佛会,妇女炷香膜拜者尤众,自二月朔持斋,至是日止,俗呼观音素。六月、九月亦如之。”观音素[guānyīnsù]民间相传观世音菩萨诞生、得道、升天的日子分别是二、六、九月的十九日,这三天都有热烈的庆祝活动。一般礼拜观音的人,从二月一日至十九日、六月一日至十九日、九月一日至十九日,都以斋戒沐浴来表示对观音的尊敬,这三次长素就称为「观音素」。如:「我吃的是观音素,明天就开斋。」
汉语大词典旧时苏州地方风俗,自农历二月初一持斋至十九日观音生日为止,称为观音素。《吴县志·风俗一》:“十九日观音诞,僧尼建佛会,妇女炷香膜拜者尤众,自二月朔持斋,至是日止,俗呼观音素。六月、九月亦如之。”
国语辞典民间相传观世音菩萨诞生、得道、升天的日子分别是二、六、九月的十九日,这三天都有热烈的庆祝活动。一般礼拜观音的人,从二月一日至十九日、六月一日至十九日、九月一日至十九日,都以斋戒沐浴来表示对观音的尊敬,这三次长素就称为「观音素」,如:「我吃的是观音素,明天就开斋。」观音素[guānyīnsù]⒈民间相传观世音菩萨诞生、得道、升天的日子分别是二、六、九月的十九日,这三天都有热烈的庆祝活动。一般礼拜观音的人,从二月一日至十九日、六月一日至十九日、九月一日至十九日,都以斋戒沐浴来表示对观音的尊敬,这三次长素就称为「观音素」。例如:「我吃的是观音素,明天就开斋。」
其他释义1.旧时苏州地方风俗,自农历二月初一持斋至十九日观音生日为止,称为观音素。
读音:guān,guàn
[guān]
[ guān ]1. 看,察看:观看。观止(赞叹所看到的事物极端完美,无以复加)。观风(a.暗中察看动静,以定行止;b.观察民间风俗习惯,生活状态)。观阵。观赏。观察。观感。参观。
2. 看到的景象或样子:观瞻(a.事物的外观、景象及其留给人们的印象;b.注视,瞻望)。大观。奇观。
3. 对事物的看法、认识:观点。观念。主观。客观。世界观。
[ guàn ]1. 道教的庙宇:白云观。紫阳观。
2. 古代宫门前的双阙。
3. 楼台:楼观。台观。
4. 姓。
读音:yīn
[yīn]
(1)(名)声音:~响|~乐|口~|杂~。
(2)(名)消息:佳~|~信。
(3)(名)指音节:单~词。
读音:sù
[sù]
(1)细柔的白色绢。
(2)(名)本色;白色:~服|~菜。
(3)(形)颜色单纯;不艳丽:~淡|~雅。
(4)(名)蔬菜、瓜果等食物。
(5)(形)本来的;原有的:~油|~材。
(6)(名)带有根本性质的物质:核黄~|麻黄~。
(7)(名)向来:~不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