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虎口
【拼音】:tàn hǔ kǒu
【注音】:ㄊㄢˋㄏㄨˇㄎㄡˇ
【结构】:探(左右结构)虎(半包围结构)口(独体结构)
【简体】:探虎口
【繁体】:探虎口
词语解释比喻深入险境。探虎口[tànhǔkǒu]⒈比喻深入险境。
引证解释⒈比喻深入险境。引《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网络解释探虎口探虎口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tànhǔkǒu,比喻深入险境。语出《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综合释义比喻深入险境。《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毫无防备就深入危险境地。《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汉语大词典比喻深入险境。《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国语辞典毫无防备就深入危险境地。探虎口[tànhǔkǒu]⒈毫无防备就深入危险境地。引《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彊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辞典修订版毫无防备就深入危险境地。《汉书.卷四三.郦食其传》:「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其他释义1.比喻深入险境。
1.您把纠合之众,散乱之兵聚集起来,也不满一万人,如果率领他们直接和强秦对抗,那就是探虎口啊。
读音:tàn
[tàn]
(1)(动)试图发现(隐藏的事物或情况)
(2)(动)做侦察工作的人:~子。
(3)(动)看望:~望|~病。
(4)(动)向前伸出头或上体:~头~脑|~身。
(5)(动)〈方〉过问:~询|~讨。
读音:hǔ
[hǔ]
读音:kǒu
[kǒu]
(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
(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
(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
(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
(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
(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
(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
(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