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裾
【拼音】:yè jū
【注音】:一ㄝˋㄐㄨ
【结构】:曳(独体结构)裾(左右结构)
词语解释拖着衣襟。裾,衣服的大襟。“曳裾王门”之省称。曳裾[yèjū]⒈拖着衣襟。裾,衣服的大襟。“曳裾王门”之省称。
引证解释⒈拖着衣襟。裾,衣服的大襟。引晋陶潜《劝农》诗:“矧伊众庶,曳裾拱手。”唐王绩《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诗:“曳裾出门迎,握手登前除。”⒉“曳裾王门”之省称。参见“曳裾王门”。引唐杜甫《又作此奉卫王》诗:“推轂几年惟镇静,曳裾终日盛文儒。”明蔡羽《思田园》诗:“曳裾京华尘,徒自隳四支。”
网络解释曳裾曳裾,汉语词汇。
解释“曳裾王门”之省称。比喻在权贵的门下做食客。
综合释义拖着衣襟。裾,衣服的大襟。晋陶潜《劝农》诗:“矧伊众庶,曳裾拱手。”唐王绩《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诗:“曳裾出门迎,握手登前除。”“曳裾王门”之省称。唐杜甫《又作此奉卫王》诗:“推轂几年惟镇静,曳裾终日盛文儒。”明蔡羽《思田园》诗:“曳裾京华尘,徒自隳四支。”参见“曳裾王门”。
网友释义曳裾,汉语词汇。拼音:yèjū注音:ㄧㄜˋㄐㄨ解释:“曳裾王门”之省称。比喻在权贵的门下做食客。
汉语大词典(1).拖着衣襟。裾,衣服的大襟。晋陶潜《劝农》诗:“矧伊众庶,曳裾拱手。”唐王绩《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诗:“曳裾出门迎,握手登前除。”(2).“曳裾王门”之省称。唐杜甫《又作此奉卫王》诗:“推毂几年惟镇静,曳裾终日盛文儒。”明蔡羽《思田园》诗:“曳裾京华尘,徒自隳四支。”参见“曳裾王门”。
其他释义1.拖着衣襟。裾,衣服的大襟。2.'曳裾王门'之省称。
1.今将慷慨激昂,奋攘布衣,纵谈作者之筵,曳裾名卿之门。
2.畴昔欢遇,曳裾儒肆,实欲卧游千载,畋渔百氏,一行为吏,此事遂乖。
3.此时的小泥鳅多少失去了那种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的清高,却多了几分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的感慨。
4.先达笑弹冠,休向侯门轻曳裾。
5.陈级也收得有家人,只是这些人到底是真心学艺抑或意在依草附木、曳裾王门,陈级自己是哑巴吃馄饨——心里有数,这时听得段义如此说话,那正是最厉害的讽刺。
6.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7.陈级也收得有家人,只是这些人到底是真心学艺抑或意在依草附木、曳裾王门,陈级自己是哑巴吃馄饨——心里有数,这时听得段义如此说话,那正是最厉害的讽刺。[https://www。chazidian。com/zj-260746/曳裾造句]
8.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https://www.chazidian.com/zj-260746/查字典曳裾造句)
读音:yè
[yè]
(动)拖;拉;牵引:~光弹|弃甲~兵|~力。
读音:jū
[jū]
(1)(名)衣服的大襟。
(2)(名)衣服的前后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