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肠鼠
【拼音】:tuō cháng shǔ
【注音】:ㄊㄨㄛㄔㄤˊㄕㄨˇ
【结构】:拖(左右结构)肠(左右结构)鼠(独体结构)
【繁体】:拖腸鼠
词语解释即唐鼠。以腹边有余物如肠,故名。相传'昔仙人唐昉拔宅升天,鸡犬皆去,唯鼠坠下不死,而肠出数寸,三年易之。俗呼为唐鼠,城固川中有之。'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后以'拖肠鼠'喻依然故我不能有所作为的人。宋王禹偁《谪居感事》诗:'兀兀拖肠鼠,悠悠曳尾。'清钱谦益《张藐姑太仆许饷名酒叠前韵奉简》:'郎当自笑拖肠鼠,角逐闲看食叶蚕。'亦省作'拖肠'。喻不能变易,依然故我。
基础解释即唐鼠。以腹边有余物如肠,故名。
引证解释⒈即唐鼠。以腹边有余物如肠,故名。相传“昔仙人唐昉拔宅升天,鸡犬皆去,唯鼠坠下不死,而肠出数寸,三年易之。俗呼为唐鼠,城固川中有之。”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后以“拖肠鼠”喻依然故我不能有所作为的人。亦省作“拖肠”。喻不能变易,依然故我。引宋王禹偁《谪居感事》诗:“兀兀拖肠鼠,悠悠曳尾龟。”清钱谦益《张藐姑太仆许饷名酒迭前韵奉简》:“郎当自笑拖肠鼠,角逐閒看食叶蚕。”
网络解释拖肠鼠俗呼为唐鼠,城固川中有之。'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后以'拖肠鼠'喻依然故我不能有所作为的人。
综合释义即唐鼠。以腹边有余物如肠,故名。相传“昔仙人唐昉拔宅升天,鸡犬皆去,唯鼠坠下不死,而肠出数寸,三年易之。俗呼为唐鼠,城固川中有之。”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后以“拖肠鼠”喻依然故我不能有所作为的人。宋王禹偁《谪居感事》诗:“兀兀拖肠鼠,悠悠曳尾龟。”清钱谦益《张藐姑太仆许饷名酒迭前韵奉简》:“郎当自笑拖肠鼠,角逐閒看食叶蚕。”亦省作“拖肠”。喻不能变易,依然故我。即唐鼠。以腹边有余物如肠,故名。相传'昔仙人唐昉拔宅升天,鸡犬皆去,唯鼠坠下不死,而肠出数寸,三年易之。俗呼为唐鼠,城固川中有之。'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后以'拖肠鼠'喻依然故我不能有所作为的人。宋王禹偁《谪居感事》诗:'兀兀拖肠鼠,悠悠曳尾。'清钱谦益《张藐姑太仆许饷名酒叠前韵奉简》:'郎当自笑拖肠鼠,角逐闲看食叶蚕。'亦省作'拖肠'。喻不能变易,依然故我。
汉语大词典即唐鼠。以腹边有余物如肠,故名。相传“昔仙人唐昉拔宅升天,鸡犬皆去,唯鼠坠下不死,而肠出数寸,三年易之。俗呼为唐鼠,城固川中有之。”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后以“拖肠鼠”喻依然故我不能有所作为的人。宋王禹偁《谪居感事》诗:“兀兀拖肠鼠,悠悠曳尾龟。”清钱谦益《张藐姑太仆许饷名酒迭前韵奉简》:“郎当自笑拖肠鼠,角逐閒看食叶蚕。”亦省作“拖肠”。喻不能变易,依然故我。
其他释义1.即唐鼠。以腹边有余物如肠,故名。相传'昔仙人唐昉拔宅升天,鸡犬皆去,唯鼠坠下不死,而肠出数寸,三年易之。俗呼为唐鼠,城固川中有之。'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后以'拖肠鼠'喻依然故我不能有所作为的人。宋王禹偁《谪居感事》诗:'兀兀拖肠鼠,悠悠曳尾
读音:tuō
[tuō]
(1)(动)拉着物体使挨着地面或另一物体的表面移动
(2)在身体后面耷拉着:~着辫子|~带。
(3)拖延:~拉|~欠。
读音:cháng
[cháng]
(~子)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开头像管子;上端连胃;下端通肛门。起消化和吸收作用。也叫肠管。
读音:shǔ
[shǔ]
(名)哺乳动物的一科;通称老鼠;有的地区叫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