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晓
【拼音】:shī xiǎo
【注音】:ㄕㄒ一ㄠˇ
【结构】:失(独体结构)晓(左右结构)
【简体】:失晓
【繁体】:失曉
词语解释谓不知天晓。后多指起身晩。失晓[shīxiǎo]⒈谓不知天晓。后多指起身晩。
引证解释⒈谓不知天晓。后多指起身晚。引《南史·后妃传上·齐高昭刘皇后》:“太子初在孕,后尝归寧,遇家奉祠,尔日阴晦失晓,举家狼狈,共营祭食。”《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次早隣舍起来,见刘官人家门也不开,并无人声息,叫道:‘刘官人!失晓了!’”明单本《蕉帕记·下湖》:“谁想今朝失晓,起来红日中天。”
网络解释失晓不知天晓。后多指起身晚
综合释义谓不知天晓。后多指起身晚。《南史·后妃传上·齐高昭刘皇后》:“太子初在孕,后尝归寧,遇家奉祠,尔日阴晦失晓,举家狼狈,共营祭食。”《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次早隣舍起来,见刘官人家门也不开,并无人声息,叫道:‘刘官人!失晓了!’”明单本《蕉帕记·下湖》:“谁想今朝失晓,起来红日中天。”不知天亮。后多指人晚起。《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次早邻舍起来,见刘官人家门也不开,并无人声息,叫道:『刘官人!失晓了!』」《水浒传.第二回》:「太公问道:『客官失晓,好起了。』」
网友释义shīxiǎoㄕㄧㄒㄧㄠˇ失晓谓不知天晓。后多指起身晚。《南史·后妃传上·齐高昭刘皇后》:“太子初在孕,后尝归宁,遇家奉祠,尔日阴晦失晓,举家狼狈,共营祭食。”《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次早隣舍起来,见刘官人家门也不开,并无人声息,叫道:‘刘官人!失晓了!’”明单本《蕉帕记·下湖》:“谁想今朝失晓,起来红日中天。”
汉语大词典谓不知天晓。后多指起身晚。《南史·后妃传上·齐高昭刘皇后》:“太子初在孕,后尝归宁,遇家奉祠,尔日阴晦失晓,举家狼狈,共营祭食。”《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次早邻舍起来,见刘官人家门也不开,并无人声息,叫道:‘刘官人!失晓了!’”明单本《蕉帕记·下湖》:“谁想今朝失晓,起来红日中天。”
国语辞典不知天亮。后多指人晚起。失晓[shīxiǎo]⒈不知天亮。后多指人晚起。引《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次早邻舍起来,见刘官人家门也不开,并无人声息,叫道:『刘官人!失晓了!』」《水浒传·第二回》:「太公问道:『客官失晓,好起了。』」
辞典修订版不知天亮。后多指人晚起。《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次早邻舍起来,见刘官人家门也不开,并无人声息,叫道:『刘官人!失晓了!』」《水浒传.第二回》:「太公问道:『客官失晓,好起了。』」
其他释义1.谓不知天晓。后多指起身晩。
读音:shī
[shī]
(1)(动)失掉;丢掉:丧~。
(2)(动)没有把握住:~手|~足。
(3)(动)找不着:迷~方向。
(4)(动)没有达到目的:~意。
(5)(动)改变(常态):~声。
(6)(动)违背;背弃:~信|~约。
(7)(动)错误;过失:~误。
读音:xiǎo
[xiǎo]
(1)(名)天刚亮的时候:拂~|破~|~雾。
(2)(动)知道:~得|通~|家喻户~。
(3)(动)使人知道:揭~|~之以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