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子花
【拼音】:jià zi huā
【注音】:ㄐ一ㄚˋㄗˇㄏㄨㄚ
【结构】:架(上下结构)子(独体结构)花(上下结构)
词语解释传统戏曲角色行当花脸的一种,如京剧《长坂坡》中的张飞,《岳家庄》中的牛皋,《青风寨》中的李逵等皆是。这种角色唱工少,做工多,偏重武工摔打,讲究亮相架子,故名。⒈戏曲中花脸的一种,因偏重做工和工架而得名。
综合释义上杭客家的“架花”也叫“架子花”,历史悠久。但“架花”具体何时由谁引进的,尚无明确的文字记载。然纵观当地的民间娱乐活动,它都与民俗或节庆活动有关。翁基村烧“架花”,是与本村的民俗活动扛“杨光老佛(经书)”有密切关系。杨光公带回经书后,后人确定农历正月二十四为神诞日,并举行系列祭祀活动,据说当时浙江的烧“架花”很兴盛,因此,在浙江做生意的翁基村人回来祭祖拜佛时,也要求烧“架花”,从此,翁基村在“扛老佛”时就有烧“架花”。
其他释义戏曲中花脸的一种,因偏重做工和工架而得名。
1.架子花脸金少山身材高大,气宇轩昂,上得台来,龙骧虎步,声若洪钟,是戏曲界不可多得的奇才。
2.三人除了倾力为彼此“垫戏”,各自又有担纲挑梁的精彩表演,观众得以充分感受到净行架子花脸和铜锤花脸的艺术魅力,以及三人各有千秋的表演风格。
3.既不把他表现为勾着老脸的“铜锤”,也不把他塑造成单纯的架子花———这是一个很难用单一行当塑造的角色。
4.在我与袁世海合写《京剧架子花与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在我前往南城陶然亭一带访问梨园老人的时候,在后来向刘曾复老人请教时,我都明显感觉到它的可贵。
5.该剧文武并重,除武旦挂头排外、红生、武生、架子花、小花脸、老生等四梁八柱均有的繁重的表演。
6.市园林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两年来,总有不少市民就盆架子花的气味问题向园林局投诉,大家都要求把盆架子砍掉,改种其他树种。
7.又到盆架子花开时节,但其浓郁的花香味并不是每个人都受得了!一些不知情的业主甚至以为是“毒气”来袭。
8.这李玉和念一句,这个声音完全是老生那种突破,完全是用一种洪声或者架子花的方式。
9.她说,黄梅挑花又叫架子花、十字挑花,起源于唐宋,发展成熟于明末清初,上世纪30年代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10.说话如此,做事也是如此,总是搞空架子花架子,总是在玩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玩一些劳民伤财的假招子。
读音:jià
[jià]
(1)(名)(~儿)架子
(2):房~|衣~儿。
(3)(动)支撑;支起:~桥|~电线|梯子~在树旁。
(4)(动)招架:拿枪~住砍过来的刀。
(5)(动)绑架。
(6)(动)殴打;争吵:打~|吵~|劝~。
(7)量词。ɑ)用于有支柱的或有机械的东西:一~机器|几百~飞机|一~钢琴。b)〈方〉山一座叫一架。
读音:zǐ
[zi]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
读音:huā
[huā]
(1)(名)(~儿)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也泛指可供观赏的植物:鲜~|红~|玫瑰~|杜鹃~|种~。
(2)(名)(~儿)样子或形状像花朵的东西:雪~儿|浪~儿|菜~儿|火~儿。
(3)(名)供观赏的烟火:烟~|礼~。
(4)(名)(~儿)痘:天~|种~儿|出~儿。
(5)(名)作战时受的伤:挂~儿。
(6)(名)复杂;不真实的:~招|~言巧语。
(7)(名)颜色错杂:~衣服|~白头发。
(8)(名)模糊不清:眼~。
(9)(名)指棉花:轧~。
(10)用花或花纹装饰的:~车|~坛|~砖|~池|~厅。
(11)比喻女子:姊妹~。
(12)旧社会指妓女或跟妓女有关的:寻~问柳|~街柳巷|~边新闻。
(13)姓。
(14)(动)用;耗费:~费时间|~钱|~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