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讨
【拼音】:tiān tǎo
【注音】:ㄊ一ㄢㄊㄠˇ
【结构】:天(独体结构)讨(左右结构)
【繁体】:天討
词语解释上天的惩治。《书.皋陶谟》:'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后以王师征伐为'天讨'﹐意谓禀承天意而行。
基础解释上天的惩治。
引证解释⒈上天的惩治。引《书·皋陶谟》:“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后以王师征伐为“天讨”,意谓禀承天意而行。《后汉书·光武帝纪赞》:“神旌乃顾,递行天讨。”唐杨炯《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鲁伯禽始得征伐,周穆王遂行天讨。”《封神演义》第六七回:“今大王行弔民伐罪之师,正代天以彰天讨,救民于水火。”清陈梦雷《题宁海将军白沙受降图》诗:“天讨原无敌,王师自有真。”
网络解释天讨天讨是一个汉语词汇,注音是tiāntǎo,释义是上天的惩治。
综合释义上天的惩治。《书·皋陶谟》:“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后以王师征伐为“天讨”,意谓禀承天意而行。《后汉书·光武帝纪赞》:“神旌乃顾,递行天讨。”唐杨炯《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鲁伯禽始得征伐,周穆王遂行天讨。”《封神演义》第六七回:“今大王行弔民伐罪之师,正代天以彰天讨,救民于水火。”清陈梦雷《题宁海将军白沙受降图》诗:“天讨原无敌,王师自有真。”上天的惩治。《书.皋陶谟》:'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后以王师征伐为'天讨'﹐意谓禀承天意而行。
网友释义天讨是一个汉语词汇,注音是tiāntǎo,释义是上天的惩治。
汉语大词典上天的惩治。《书·皋陶谟》:“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后以王师征伐为“天讨”,意谓禀承天意而行。《后汉书·光武帝纪赞》:“神旌乃顾,递行天讨。”唐杨炯《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鲁伯禽始得征伐,周穆王遂行天讨。”《封神演义》第六七回:“今大王行吊民伐罪之师,正代天以彰天讨,救民于水火。”清陈梦雷《题宁海将军白沙受降图》诗:“天讨原无敌,王师自有真。”
其他释义1.上天的惩治。《书.皋陶谟》:'天讨有罪﹐五刑五用哉。'后以王师征伐为'天讨'﹐意谓禀承天意而行。
1.高丽拒命,天讨再加,传世九百,一朝殆灭,岂非边天之咎徽,衡大之明鉴与!况尔海外小邦,高丽附国,比之中国,不过一郡,士马刍粮,万分不及。
2.为此沥情再叩相府,呼号泣血,恳求老中堂恩怜惨情,迅赐奏明皇上,严申天讨,将留球日人尽逐出境,庶乎日人狡逞之心从是而戢,敝国主得归宗社,亡而复存。
3.恶魔”控制着,每天讨的钱分文不少地交给“幕后恶魔”,“恶魔”们给小乞丐们提供的只是简陋肮脏的住处,吃的是由小乞丐们自己讨得一点残杯冷炙。
4.他说的这些观点,根本与今天讨论的主题无关,纯粹是借题发挥而已。
5.“这个问题将在今明两天讨论”,当被问到谁将替代曼齐尼时他回答说。
6.街边小商贩,大都对顾客漫天讨价,你不先了解内情,便会上当。
7.皇帝闻讯后如惊弓之鸟,厚颜无耻的宣布“朕今亲统六师,直抵通州,以伸天讨而张挞伐”,然后从圆明园苍皇出逃,从此再也不敢回到北京。
8.他们漫天讨价,只要你开口还了价钱,他们就驾着车子跟在你一旁,向你兜揽不休,而且别的马车夫都拒绝再同你接洽。
9.不然,恐天子大奋乾纲,亲率六师,大张天讨,只恐尔等死无噍类矣。
10.在今天讨厌米凯兰杰里的人依然大有人在,他们认为他只是一位脾气古怪、装腔作势、哗众取宠、浪得虚名的江湖骗子,甚至认为他广受赞誉的德彪西的作品演绎也是有“印”没有“象”,有“光”没有“影”,是高级的“赝品”。
读音:tiān
[tiān]
(1)(名)头顶。
(2)(名)天空:~边。
(3)(名)顶部的;凌空架设的:~窗。
(4)(名)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
(5)(名)一天的某一段时间:天不早啦。
(6)(名)季节:春~|三伏~。
(7)(名)天气:阴~。
(8)(名)天然的;天生的:~资|~才。
(9)(名)自然界:~灾。迷信的人指自然界的主宰者;造物者:~意。迷信的人指神佛仙人所住的地方:~堂|归~。
读音:tǎo
[tǎo]
(1)(动)索取;请求:~债|乞~。
(2)(动)娶:~亲。
(3)(动)招惹:~嫌|~厌。
(4)(动)讨论:探~|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