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灶
【拼音】:jǐng zào
【注音】:ㄐ一ㄥˇㄗㄠˋ
【结构】:井(独体结构)灶(左右结构)
【繁体】:井竈
词语解释井与灶。亦借指家园、故居。四川、云南等地煎制井盐的工场。
基础解释见/'井灶/'。
引证解释⒈井与灶。亦借指家园、故居。引《穀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尽取焉。”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四:“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唐杜甫《咏怀》诗之二:“井灶任尘埃,舟航烦数具。”郭沫若《访日杂咏·吊千代松原》:“八年烽燧生灵苦,两弹鈿环井灶空。”⒉四川、云南等地煎制井盐的工场。引《清史稿·食货志一》:“盐场井灶,另编排甲。”
网络解释井灶井灶,读音是jǐngzào,是一个汉语词汇,解释为1.井与灶,亦借指家园、故居;2.四川、云南、天津等地煎制井盐的工场。
综合释义井与灶。亦借指家园、故居。《穀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尽取焉。”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四:“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唐杜甫《咏怀》诗之二:“井灶任尘埃,舟航烦数具。”郭沫若《访日杂咏·吊千代松原》:“八年烽燧生灵苦,两弹鈿环井灶空。”四川、云南等地煎制井盐的工场。《清史稿·食货志一》:“盐场井灶,另编排甲。”
汉语大词典(1).井与灶。亦借指家园、故居。《谷梁传·宣公十五年》:“古者公田为居,井灶葱韭尽取焉。”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四:“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唐杜甫《咏怀》诗之二:“井灶任尘埃,舟航烦数具。”郭沫若《访日杂咏·吊千代松原》:“八年烽燧生灵苦,两弹钿环井灶空。”(2).四川、云南等地煎制井盐的工场。《清史稿·食货志一》:“盐场井灶,另编排甲。”
其他释义1.见'井灶'。
读音:jǐng
[jǐng]
(1)(名)从地面往下凿成的能取水的深洞;洞壁多砌上砖石:水~|一口~|双眼~。
(2)(名)形状像井的:矿~|油~|盐~|竖~|探~|渗~|天~。
(3)(名)二十八宿之一。
(4)(名)(Jǐnɡ)姓。
(5)(形)形容整齐:~然|~~有条。
读音:zào
[zào]
(名)用砖、坯、金属等制成的供烹煮食物、烧水的设备。也借指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