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粱子弟
【拼音】:gāo liáng zǐ dì
【注音】:ㄍㄠㄌ一ㄤˊㄗˇㄉ一ˋ
【词性】:成语。
【简体】:膏粱子弟
【繁体】:膏粱子弟
词语解释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的食品。指习惯于骄奢享乐生活的富贵人家的子弟。膏粱子弟[gāoliángzǐdì]⒈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引证解释⒈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引唐颜师古《<急就篇注>叙》:“若夫縉绅秀彦、膏粱子弟,谓之鄙俚,耻於窥涉,遂使博闻之説,废而弗明。”元刘祁《归潜志》卷七:“此曹皆膏粱子弟,惟以妆饰体样相夸。”《三国演义》第九二回:“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清虞兆漋《天香楼偶得·膏粱》:“今人称富贵家子弟曰膏粱子弟,言但知饱食,不諳他务也。”
综合释义膏粱:肥肉和细粮,指美味佳肴。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今人称富贵家子弟曰~,言但知饱食,不谙他务也。◎清·虞兆湰《天香楼偶得·膏粱》
国语辞典富贵人家的子弟,只知饱食,不理世务。《三国演义.第九二回》:「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也作「膏粱之子」。膏粱子弟[gāoliángzǐdì]⒈富贵人家的子弟,只知饱食,不理世务。也作「膏粱之子」。引《三国演义·第九二回》:「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无谋。」近纨裤子弟成语解释膏粱子弟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帝与群臣论选调;曰:‘近世高卑世身;各有常分;此果如何?’李冲对曰:‘未审上古以来;张官列位;为膏粱子弟乎;为致治乎?’帝曰:‘欲为治耳。’”
其他释义膏粱:肥肉和细粮,指美味佳肴。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1.今人称富贵家子弟曰膏粱子弟,谓但知饱食,不谙他务也。
2.可这些个子侄当中,没有一个成材的,都是挥霍的主儿、败家的能手,比那《红楼梦》中贾家的膏粱子弟还要不肖三分。
3.这些膏粱子弟,成天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4.以后别叫我叶少,太生疏,还容易让人误解咱这堂堂北京爷们是靠上一辈儿庇护的膏粱子弟,叫我小叶或叶子,二丫的事托付你了。
5.易名相膏粱子弟,受了一番惊吓,在清风寨虽然没有被虐待,也不是什么舒心日子。
6.铁打的营盘教会叶峥嵘太多东西,有时候他自己忍不住想,若非机缘巧合接触猛虎营,他会不会为抹黑老叶家而做个彻头彻尾的膏粱子弟。
7.这人皮肤白皙,手无老茧倒像是哪个流落在外的膏粱子弟,少帮主!要不要?
8.从小受到的教育不允许他作出耍赖或撒娇不喝药的行为,他也的确没有那样的膏粱子弟习惯,更何况父母不在身边,那么做只会让仆人和管家为难。
9.这些膏粱子弟整天吃喝玩乐,不学无术。
10.花小雀做惯了膏粱子弟,没想到初登修仙路,竟做上了无为道宗清虚观的“荣誉观主”。
读音:gāo,gào
[gāo]
[ gāo ]1. 肥,肥肉:膏粱(肥肉、细粮)。膏腴。膏沃。
2. 脂油:春雨如膏。膏泽(a.滋润作物的及时雨;b.喻给予恩惠)。
3. 中医指心尖脂肪,认为是药力达不到的部位:病入膏肓。
[ gào ]1. 把油抹在车轴或机械上:膏油。
2. 把毛笔蘸上墨汁在砚台边上掭:膏笔。膏墨。
读音:liáng
[liáng]
(1)(名)谷子的优良品种的统称。
(2)(名)精美的食物:膏~。
读音:z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
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
3. 动物的卵:鱼子。蚕子。
4. 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
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
)。棋子儿。6. 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
7. 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
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
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
10. 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
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
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
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
14. 姓。